“物角”做主添魅力 
——兼评《我的朋友叫如梭》《狗狗日记——吃泡泡》《“小黄”的幸福生活》《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儿》
作文中的角色,一般分为人角色和物角色,写人记事的文章都是以人做主要角色,所谓“物”角做主,就是利用“人”以外的他物,作为视角主体切入话题,从而找到一个新颖的表达角度,这种视角转换的最大好处,就是人物主角自己退居幕后,让他物走向前台,这样就能够更自由、更诙谐地调度语言,酣畅淋漓地写自己之所想写,或庄或谐,或贬或褒,任你驰骋,文章自会令人耳目一新。这种物角转换的手法,写起来顺手,读起来有趣,很为中小学生所青睐,写作物角做主的作文时,一般应注意三点:
一、 选取物角要准确
物角做主的文章,“物角”是视角转换的主要对象,也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它肩负着展开情节,完成主题表达的重任,所谓“选准”,就是所用“物角”应该是自己熟悉,能够体现作文立意的“物”,自己可以驾驭自如,使文章产生最佳的表达效果。如:南宝丸的《我的朋友叫如梭》:她所选的“物角”是“如梭”。这 里的“如梭”就是“时间”这个“物”的代名称。为了给时间一个比较具体的形象,她设计了“如梭”的肖像:“满头的红发,都是向后长着,就像团燃烧的火苗。她的眼睛,鼻子,嘴巴,组合在一起,就像一架小天平。她的脸又瘦又长,形状就像梭子,再加上她跑步很快,所以大家都叫她如梭”。当然,这里的想象成分很多,符合孩子的心理形象。为了强调时间“不停地跑,从不歇脚”的特点,小作者用时间的回忆方式,展示了一幅幅“我”的成长小画面,说明了生活与时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尾自然地突出了我要和时间赛跑,和时间做朋友的主旨。本来时间是很抽象的事物,现在一旦作为物角出现,时间的形象就具体了,物化了,可感了。这样的写法比直接论述时间的重要性,要生动而有感染力。
范文引路:
我的朋友叫如梭
南宝丸 http://blog.xxt.cn/361456276390
你见过如梭吗?
她说她是我的老朋友,其实我才刚刚认识她。她长的很特别,满头的红发,都是向后长着,就像团燃烧的火苗。她的眼睛,鼻子,嘴巴,组合在一起,就像一架小天平。她的脸又瘦又长,形状就像梭子,再加上她跑步很快,所以大家都叫她如梭。
她很公正,不徇私情。既不会因为你是乞丐,就跑的很快,让你很快度过艰难的岁月,也不会因为你是国王而放慢脚步,让你尽情享乐。她长期跑,不停地跑,从不歇脚……
她说,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她就认识我,那时的我脸很小,水灵灵的。眼睛就像黑玛瑙,轱辘辘直转,指甲就像绿豆粒那么大。是的,听妈妈这样说过。
当我呀呀学语时,总喜欢“吧吧”地叫。爸爸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哇!这孩子这么小就会叫爸爸了。于是我就学会了叫爸爸。是的,听爸爸这样说过。
在我无意中伸出食指,妈妈教我,这就是“1”。当我用食指向上指,爸爸教我,那就是“天”,我又用手指向下指,妈妈会抓住时机说,这就是“地”,于是我知道了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是的,听爸爸妈妈都这样说过。
她还说,我刚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了,爸爸妈妈两个人都来接我。我左手拉着妈妈的右手,右手拉着爸爸的左手,给他们唱新学的歌,讲班里新鲜的事。爸爸妈妈高兴的合不拢嘴:“行啊,宝贝是小学生了!”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就在第二天 ,因为我上课和别的同学说话,老师就狠狠的批评我,我伤心地哭了,以后上课就专心听讲,再不乱说话了。
到了一年级期中,我成为第一批少先队员。在入队仪式上,看着高年级的大姐姐系在我脖子上鲜艳的红领巾,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上了三年级,我们学校流行腮腺炎,我也未能幸免,当时爸爸妈妈都很着急。又是带我上医院,又是给我买药。妈妈怕我功课落下,给我读报纸,杂志,在家陪我学习。老师也让同学把作业带到我家,每次同学来家里,我只能在床上躺着,听着同学的一声声问候,心里总是暖暖的。后来病好了,来到了学校,同学们围着我问这问那,老师还给我补课。就是在那时,我知道了什么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以我的功课一点都没落下。
看她如数家珍,过去的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可如今的我,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
我不禁感叹:时间如梭!从此如梭就成了我的好朋友,我和如梭拉钩:我会经常和她赛跑。
如梭笑了,她说,她一定奉陪。
二、转换视角要巧妙
从“人角”转换为“物角”,最重要的是视角发生了变化,以人的视角来看待的事物,变成了以物的视角来看待事物,这里要注意转换视角时的灵活与巧妙。如,我们很多学生写小狗,都是站在物角的立场来看小狗,来写小狗,用的是第三人称。而阳光雨璐的《狗狗日记——吃泡泡》,就勾勒了一个憨态十足的“狗狗”形象,人称也变成了“我”,整体视角发生了转换,由人眼看狗事,变成了狗眼看人间。文章一开始,就写“我们”散步出门时,被绳子拉回时的总结经验:“看来妈妈更喜欢她的门,以后可要小心哦”。接着进入文章的重点部分,“我”发现了“飘到了我的鼻尖”的奇怪的泡泡,于是,“我”就在好奇心的催动下,开始了热烈地捉泡泡。而结局是“小主人竟敢耍我”,“ 弄得我满口都是辣味”,我只好还继续作“我”的诗。这就像一位作家所说的:你写狗咬人,就不是新闻;你写人咬狗,就有了看点。平常我们都是写狗怎么惹人爱怜;现在视角变成了狗来看事物、论事物,所以给读者的感觉发上了逆转,新鲜感就轰轰烈烈地产生了。
范文引路:
狗狗日记——吃泡泡
阳光雨璐 http://blog.xxt.cn/cuilulu
我今天算是倒霉透顶了!
晚上六点多,小主人就和妈妈(嗯,我也叫小主人的妈妈为妈妈吧。)一起带着我出去散步,我高兴极了,趁小主人和妈妈穿鞋之际,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迅速冲到了门前,活蹦乱跳地开始扒门,妈妈见状,立马把绳子往回一拉。啊呜!好疼啊,看来妈妈更喜欢她的门,以后可要小心哦!
来到院子里,小主人拿出了一个紫红色的里面装有液体的东东。我现在顾不上看她玩什么了,因为今天的天气很好,让我诗兴大发了:“啊,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植物,枯黄的草,还,还有圆形的‘东东’……呃?圆形的东东?那门子圣物?说话间它已飘到了我的鼻尖,‘卟’一声后,咦,东东呢?……”
啊……啊,啊嚏!这圆东东到底是什么,怎么一股子肥皂水的味道!
我扭头,哇!小主人正在把她紫红色的圈圈举在空中,自己向前奔跑时,身后“蹿”出大大小小的彩色的东东,通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泡泡?哈,一定是美食,不然小主人咋会那么高兴?可别浪费啦!
啊,我左边就有一个,眼睛测好了方向力度,把欲望转作动力,瞄准,起跳。“啊”一口,一个泡泡就被我俘虏了。
呸呸呸!这什么东西呀,好辣!泡泡呢?泡泡去哪儿了?一扭身才发现了另外一个泡泡,哼,竟敢逃走,看来该拿出我的绝门独技了。“饿狗扑骨头”法!这回我找准方向,以刘翔的速度向上起跳。泡泡不偏不倚地落入我的口中,嗯,怎么还是辣的?再看看小主人的身后,还有那么多的漂亮泡泡,不会是又让它跑了吧。于是我又变换了好几种方法去捕捉它们,结果弄得我满口都是辣味。最后,小主人才笑着告诉我,我吃的都是肥皂泡。我晕,小主人竟敢耍我,我气!
我越是生气,小主人她越是笑得开心,看来我只能化悲愤为力量,继续完成我的那首诗吧: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植物,枯黄的草之中飘来了五彩缤纷的泡泡!我跳,我跳,我吃,我吃,啊!好辣……”
三、语言表达要生动
运用了“物”作为视角主体,并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口吻,语言的表达就要力求自然、幽默、诙谐、风趣。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物角转换,完成写作意图的表述。如果语言生硬、呆板、空泛,物角做主就成了败,还不如不用好。我们已经看到,前面两篇例文的语言都体现了生动活泼的特点。现在看看可爱果妮的《“小黄”的幸福生活》一文:果妮笔下的小鹦鹉“小黄”,会说网络语言:“嗨!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狗见发呆,车见爆胎的小鹦鹉——“小黄”,我可是小女生哦”,多可爱的潮人语言啊。随后就是用鹦鹉的眼光看自己的小主人,一句“(小主人)那个美就别提了,差一点就比上我了”,多么自恋得让人忍俊不禁的话啊!当写到“我”要打开笼子的小门时,小作者采用了特写手法:“用我的鹰钩小嘴,不停地叼那个小门底边,也不知过了多一会,还真叼开一个小缝,然后再用头往上一顶,哈哈!我出来了!我开始抖动着自己金闪闪的翅膀,我飞……有点手忙脚乱加不知所措!我乱飞……只听‘砰’!哎哟!我撞到了白哗哗的墙上,疼得我眼冒金星”,这种自述式的细节描写,真切地再现了“我”钻出笼子的过程和喜悦、紧张的心情,把小鹦鹉的机灵可爱表现得入木三分。接下来写小鹦鹉吃饱喝足之后:“我伸了个懒腰,‘哎哟喂——真舒服!唧唧,喳喳!’我吃饱了,喝足了,便在阳台上散起步来,嘴里哼着小曲,这会我唱得歌婉转动听极了”形象化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虽然有些夸张,但显得很真实,很有趣味,这便是转换视角的魅力。
范文引路:
“小黄”的幸福生活
可爱果妮 http://blog.xxt.cn/500251391705
嗨!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狗见发呆,车见爆胎的小鹦鹉——“小黄”,我可是小女生哦!
小主人是个乖乖女,今年10岁,长着圆圆的小脸、月牙的眼,樱桃的小嘴、红扑扑的脸,那个美就别提了,差一点就比上我了!看到我们房间里的那个笨笨男生了吧,小主人当然只喜欢我,再加上我浑身的羽毛黄灿灿又亮闪闪,就给我起了“小黄”这么个名字,和她一个姓。
我天天起得比公鸡还早,准时叫小主人起床。不过,我叫的时候可不像公鸡拉长音“咕咕喽——!”而是像小鸡短而急的“唧,唧唧!”因为一到早上我就特别饿,想快点叫醒小主人来喂我。
可是有一天,小主人忘喂我了。我饿坏了,在房子里直叫:“喂!小主人,我饿,我饿!唧唧!”等了半天还不见她来,急得我在自己房子里上蹦下跳。这时,我突然想到,每次小主人给我喂食的时候,不都打开了一个小门吗?我可以从那里飞出去,自己找吃的呀!
我开始忙活起来,用我的鹰钩小嘴,不停地叼那个小门底边,也不知过了多一会,还真叼开一个小缝,然后再用头往上一顶,哈哈!我出来了!我开始抖动着自己金闪闪的翅膀,我飞……有点手忙脚乱加不知所措!我乱飞……只听“砰!”哎哟!我撞到了白哗哗的墙上,疼得我眼冒金星!
要振作起来,我再飞……前方还是墙?快躲!终于,我摸清了房间的线路,可以飞行自如了!
吃的在哪?我急得团团转。突然,我眼前一亮!哈哈哈哈……我终于发现了“食物基地”!装小米的大杯子就放在沙发旁边的地上。我迫不及待地一头钻了进去,高高兴兴地大吃了一顿,等撑得都快飞不动了才出来,还把小米弄洒了一地!
我伸了个懒腰,“哎哟喂——真舒服!唧唧,喳喳!”我吃饱了,喝足了,便在阳台上散起步来,嘴里哼着小曲,这会我唱得歌婉转动听极了!
呵!等小主人来了以后,抱着我连说对不起,还直夸我聪明能干呢!我现在天天跑在外面玩,日子过得美极了!
大家说我是不是很可爱哦!
文章到这里本来已经结束了,可是,我在博客里看到了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心跳跳糖的《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儿》一文,故事并不复杂,结构按时间顺序一贯而下,“做主”的物角也很平常,然而,它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我们可以先欣赏一下原文: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儿
开心跳跳糖 http://blog.xxt.cn/20100609mcy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啊,鱼不停游;一天到晚快乐的我啊,乐悠悠……”
嗨!大家好!我是小鱼儿乐乐,是鱼村中的一员。每天我都和我的小同伴们一起,吐着泡泡,哼着小曲儿,在公园的鱼塘里,过着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日子。
可是来观赏我们的游客,很多人都想把我们钓回家养在鱼缸里当“宠物鱼儿”,我们才不喜欢那种被“囚禁”的生活呢!可是,诱惑好多啊——
哇!好香啊!哪里来的美食?我真想吃一口,就吃一小口解解馋,我流着哈喇子慢慢地游过去……嗯!不对!不对!好像是一个圈套,我可不能因为贪吃轻易上当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我连忙逃离诱惑,继续往前游……
游着游着,我又看到了美味可口的大餐,这次我真得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我一点一点地向大餐凑过去,当我的小嘴离鱼食只有1厘米的时候,我突然想起:美餐诚可贵,自由价更高,用一顿大餐换失去一生的自由,太不划算了。想到这里,我头也不回地游走了。
没吃到大餐,但我保护了自己的自由,我开心地唱起了歌: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啊,鱼不停游;一天到晚快乐的我啊,乐悠悠……”
文章独特在哪里呢?独特在:立意深刻,小故事讲出了大道理。这也是“物角做主”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首先会看到,文章的联想和想象很巧妙。小作者是把自己化作了一条鱼,用鱼儿不上钩的故事来表现一个大主题。这条鱼儿很普通,它也有着自己天生的欲望和需求,然而,它是一条有定力的鱼——面对着味香色美的鱼饵传递的巨大诱惑,它做出了虽痛苦但绝对是智慧的抉择:第一次是“连忙逃离诱惑”,第二次是“美餐诚可贵,自由价更高,用一顿大餐换失去一生的自由,太不划算了。想到这里,我头也不回地游走了”。这里把鱼儿的思想描写的很真实。
我们的开心跳跳糖给我们留下了大片的思考空间。我们会因故事而思索:鱼儿是否上钩,最关键的是鱼儿本身。如果鱼饵能诱惑得鱼儿贪婪之心滋生,使鱼儿忘记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忘却了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至理名言而铤而走险,以身试钩,其结果只能是一吞钩成为千古恨。
如果我们再深刻一点自省感悟,就会认识到:无论有什么样的诱惑,只要自己心中有杆秤,始终不为名所驱、不为钱所动、不为利所诱、不为权所惑、不为色所迷,牢牢守住自己的精神堤坝和道德防线,就不会因种种诱惑而扰乱自己的人生追求,“鱼儿上钩”的悲剧才不会上演,这才是真正成功的人生。
文章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不管是怎样的内容,立意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