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比较,鼓励竞争还是打击自信? 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2-26 11:21:38 作者: rapoo

比较,鼓励竞争还是打击自信?

比较,鼓励竞争还是打击自信?  作文

看到这期博谈客论的题目,首先想到的就是韩国一位教育家也是被称为“韩国第一妈妈”的张炳慧曾讲过的:“总是拿邻居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比,却把自己的职责抛到了九霄云外。把自家的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比较,就好像拿自己家的苹果树和邻居家的梨树做比较一样没有意义。”

比较,鼓励竞争还是打击自信?  作文

比较并不是一无是处。比较会带来竞争,激励孩子有更明晰的目标,但是前提是,孩子愿意主动地和别人比较。这样的比较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记得儿子在围棋升段赛后,对我说:“妈妈,王培浩怎么那么厉害,九局全赢,我真想达到他的水平!”这就是孩子发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发现了自己学习的对象。对于这种自发的比较,我们要积极引导。当时我对孩子说:“他取得好的成绩,一定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数量上---他肯定每天坚持下棋、摆死活题,量的积累很重要;其次,是态度---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认真细心的态度、思考的态度。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在取得好成绩的背后一定是付出了很多的。你把他当做目标,你就有了动力,妈妈希望你能学习他的态度和好的习惯,只要你坚持,一定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的。”

我们还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孩子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不容易达到时,我们要给孩子减压,不让孩子去比较。淡化他与比较对象的差异,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自己和自己比较,只要有进步就可以了。就像前两天,孩子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每班挑出20人,儿子特别希望能被挑上。可是孩子的运动方面向来不是强项,以前也没练过跳绳。他看到有的小朋友一分钟能跳一百多个时,特别羡慕。结果导致自己在练习时满腹牢骚,埋怨自己水平太低,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看到孩子这种状态,我们要给孩子减压,鼓励孩子和自己比,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比较,鼓励竞争还是打击自信?  作文

但是,有时比较又是有害的,当孩子不愿去和别人比时,被动的比较带给孩子更多的是“打击”。如果父母经常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那么孩子会生活在一种有压力的环境中,一种不自信的环境中,我们的孩子会收获什么样的心态呢?不是自信,而是越来越自卑!孩子会认为自己很多地方不如人,原本不那么自卑的,怕是也会渐渐厌恶学习,甚至厌恶那些经常被父母拿来做比较的人。

在张炳慧教授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的孩子英语非常好’、‘我的孩子正在学钢琴’……我们经常会听见妈妈们谈论类似的话题。妈妈们总是认为让孩子学这学那才算是一个好妈妈,并且以孩子的多才多艺而感到满足。

  但是这样做,究竟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呢?当然,世上所有的妈妈都会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自己。如果说她们把孩子当作“展示品”,她们一定会暴跳如雷的。

大部分普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却因为妈妈的虚荣心而成为牺牲品。”

您读到这儿,会不会暴跳如雷呢?如果不会,恭喜您!说明您没有把孩子当做展示品,是一个理智的妈妈。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曾在这个误区里深陷过。每当孩子犯错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看人家XX就比你强,你看你,什么都做不好。”但是当我读了这本书,我就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拿自己家的苹果树和别人家的梨树比。事实证明,这种提醒非常有效,对孩子来说,从此少了一位爱攀比的妈妈,他会少了很多压力。现在,我经常对孩子说:“只要你尽力了,妈妈就很满意。”我时常担心自己会再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总是拿张炳惠的话来提醒自己,也希望您能够从这些话里有所领悟。

比较,鼓励竞争还是打击自信?  作文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就像有人所说的:“世上没有哪一片叶子是相同的。”我们的孩子也一样,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关键是孩子的优势是否被我们发觉。正确的引导,会使孩子优秀的一面更加突出,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带给他的自信将会推动其它方面的进步。

帮助孩子学会主动的、正确的比较,让我们做家长的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拿自己家的苹果树和别人家的梨树比。也许,您和孩子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收获更多!

比较,鼓励竞争还是打击自信?  作文

比较,鼓励竞争还是打击自信?  作文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