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颠覆在期待中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3-03 10:41:53 作者: rapoo

颠覆在期待中

——《适于脑的教学》读后感

2013.3.4 星期一 晴

2013年2月23日(正月十四)上午,校长照例给我们赠书——《适于脑的教学》。为了使大家能尽快阅读此书,校长又不辞辛苦,制作了ppt——《适于脑的教学》的推介会,不出所料,效果奇佳。截止到2月28日,我已读完前两章,读到二十页。

初遇感受

当我从校长手里接过此书时,我已在心里对它做了定位,它目前不是我的研读对象。

在2011年,我就给自己提出了这样的专业规划:语文教学水平一定要再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必须再上一个台阶。为了实现此目标,我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放到阅读语文教育教学类书籍,一门心思钻研业务。为此,还忍痛割爱了许多喜欢读的书籍。

此外,我在09年期间,曾经有一段时间专门阅读过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也曾获得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虽然科学知识日新月异,但公认的真理它是不会变化的。我想,这本书所阐释的知识也不会有太多新意吧。

引起兴趣

带着不在意的心态,开始了阅读。

当我读到第11页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但是在此只需知道过去关于音乐和艺术是右脑饰品’的旧的偏见,已经过时了。”我的阅读兴趣来了。在此之前,我从以往的心理学书籍中获得到的观点是“大脑左半球控制语言能力,而大脑右半球更多地介入空间关系,如艺术活动所需要的相关能力。”读了11页的内容,才知在艺术活动学习中,初学者才右半球加工,而成熟的音乐家却是在左半球加工……在第11页,类似的新知识还很多。

看来,我脑中所储存的心理学知识的确过时了。

读后心得

一、所得

① “大脑中有约占总容量75%的部分,尚未确定任何特定用途。”(p12)

②“学习与脑的可塑性则是目前最引人瞩目的领域之一。”——译丛总序

思考:

我一直相信:生命是人间奇迹。每一个生命中最美好最奇妙之处就是具备可能性。我们的学生才十三四岁,他们的人生画卷根本未展开,身上具备了太多的可能性。当然,这只是理论。现实中,很困难。不过,我总是联系我自身。来到我们学校后,作为成年人,我还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何况孩子们?所以,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点燃他们的生命之火!

③“脱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嗜睡并影响学习。”(p12)

思考:

每周五晚,我不到八点就开始睡,一觉睡到周六上午十一点多。我知道自己大脑容易累,一直以为是天生的。此时才知道是脱水的原因。我的确不喜欢喝水。学以致用,今后一定要强迫自己每天喝水,还要多喝,给大脑足够的水分供其需求。

④传统的课堂限制了我们思维的策略和答案的选择。那些惟一的解题方法和“正确答案”的教育学者们,忽视了究竟是什么使我们这样的生物种族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人类存活了几千年,靠的是尝试新鲜事物,而不是依靠总是获得“正确的”练习和正确的答案。这种做法对培养出一个聪明的、适应性强的大脑来说是不足取的。只求获得正确答案的,狭隘的标准化测验的观点,违背了脑发展中的适应性的法则。高质量的教育是鼓励多角度思考,多种答案和具有创造性的洞察力。(p19)

思考:

作为语文教师,在生存的前提下,怎样做到:

①尽量减少背题、做题?七年级初期,我的设想是把背题、做题延迟到九年级。七八年级时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素养难,提高做题技巧能力相对来说容易些。遗憾的是,我的教学技能不高,浪费了学生很多学习时间。结果二者都没做好。

②怎样将语文知识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带给学生?

③怎样在教学中促进思维全方面的发展?

二、困惑

①“大约有10%的5岁以下的孩子拥有照相般的记忆力,而在成人中只占百分之一。……这些能够在我们的课堂上成为常见现象么?(p19)

思考:

如果科学能真的这个谜团,那么所有孩子的学习都会是一种幸福。只是,这真的会实现吗?

② 有关脑科学部分看不懂。只要是看见专业术语,直接跳过去。也许最近心静不下来吧,有许多段落看过一遍后又重新回头看第二、第三遍。

这本书值得校长推荐。我期待每周的共读交流——读书汇报,我期待兄弟姐妹的独特感悟颠覆我以往的陈旧知识。

读书人网 >六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