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研日:研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3-23 10:36:52 作者: rapoo

教研日:研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每周三上午三四节课,是我们雷打不动的教研日。交流班级经验,沟通重要事宜,述说教育故事,讲评课堂设计,每次下来都收获满满。

本次的教研主题为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新接手的一年级小豆丁,不知道什么叫规矩,不懂的老师的手势和眼神,不明白上课要认真听下课要文明玩,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老师们难免要焦头烂额,浑身疲惫,唠叨、怒火、惩罚一起并用,心焦气躁不说,一天下来自己累个半死还没有好的效果,小孩子们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静心研读薛瑞平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静心又静气。下面走进我们教研组,有组长大概介绍这本书。

霍老师: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薛瑞萍老师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每一封信都是她与家长的真情对话,都体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和爱心。第三部分:平和也辐射。收录了她的帖子带给周围人的影响的见证及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范老师:开始教一年级真的做不到“心平气和”,薛老师提倡推崇的静心真的是空谈,小孩子一开始不定规矩怎能成方圆?后来,深入的读了这本书,真是太精彩了。原来做到静心,只是以静传静,以静养静,尽量平和的与孩子说话,而不是惯用的“狮子吼”。一年级学生们爱打闹说笑,叽叽喳喳,正常,这个时候我们要蹲下来告诉他:“能把你的分贝降下一点吗?小一点点就可以了。”这样孩子不仅乐于接受,大和小的相对性使他们觉得挺好玩,自然会用很小的声音“悄悄”说话。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无声的环境下学习看书玩耍,感觉很棒。

董老师:薛瑞平老师重视静心静气,这也是我们要在课堂上做的努力,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效率高不说还养成了一身的优雅与文明。“吃过仙桃的人,再也不会贪恋烂桃。”这是薛老师的一句话。以音乐来养心,让孩子们在轻柔的音乐中度过学习时光,想想就很美。音乐的轻柔,使孩子学到轻声慢语、以礼待人,一举两得。我也想搬薛老师的音乐上阵,但效果不佳,音乐声音小,学生大声说,音乐声音大,学生更大声说,没有养到心,反而是心情烦躁,所以,我总结,薛老师的提出的“静”,根据各班需要和孩子特征,选出适合我们的方法。老师的经验我们要接受,但要有自己的储备库。

皮老师:说实话教一年级真是不容易,太累,如果没有一颗平和的心,真受不了,人还是要每天开开心心,总不至于每天怒火中烧的,那活着多累,对于这份教育事业就会失去信心,对于在我们手下的这些小幼苗就会“夭折”,所以,一切都由我们的心态来决定我们的教学,每天多笑一点,多赏识孩子的优点,多和孩子说说话,童真无忌,会每天逗得你开怀大笑,这也是静心。你喜欢孩子,孩子喜欢你,都喜欢了,何来烦躁不安?

王老师:我觉得养心养性只有多看书,书是天然的养料。大量的阅读可以读出文明,读出气质,读出优雅,读出灵气。我们教这些小豆豆们,不仅要交,还要和家长配合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习惯。现在孩子小读不了长篇大论,那就由儿童开始,不仅有趣还能增加识字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现在我们拼音学完了,可以读故事书了,小故事更加能吸引他们的眼球。读书多了,就没有浮躁的孩子;看书多了,就没有焦躁的孩子;写作多了,就没有不自信的孩子。会看书读书的学生,都是能静心的孩子。

.....

老师们一一发言 ,用张老师的话:“教育就是个慢艺术,就是个细致活。”我们要“平和”的去看待每个学生,静等每朵花的开放。用申老师的话:“教育是漫长的,又是美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放弃不抛弃,静候、倾听、默默奉献。

教育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用平和的心打造平和的课堂,由平和的课堂造就平和的孩子。

“心平气和”,我们继续前行!


教研日:研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作文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