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给教师的建议》(7)——31-35条
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明年秋季,也许我该教一年级了,得好好读读这一条。
【怎样才算了解儿童呢?
首先得了解他的健康状况。不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我在学校工作30年的经验使我坚信:要根据儿童的健康状况,不仅对每一个学生要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而且要采取一系列不同的保护、爱惜和增强健康的措施。】
对于大师的说法我有点意外,我以为作为教师首先了解的是孩子的性格,至于健康还用得着说吗,一般情况下一眼都能看得出来,而且做家长的比我们知道孩子的健康情况,若是孩子身体有问题,他们会提前跟老师沟通的。
【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心脏的健康状况,与家庭情况的关系特别密切。那些在叫骂、训斥、无情对待、互不信任、受到侮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特别难教育的。这种儿童的神经系统经常处于焦躁不安状态,很容易疲劳。】
读了这段分析,我方明白大师的考虑是多么科学。这让我回想起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特殊孩子,表面上看他胖乎乎的,身体壮实,但是他有着复杂的家庭背景:家庭不健全,算是单亲,妈妈开网吧忽略他,给予的只是物质上的爱。他在学校了里的表现就是极度懒散,不写作业,易怒,无缘无故发火,这其实就是一种不健康,但开始我们谁也没有从健康的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教育关注点不准确,与家长沟通不到位,所以他的情况只能是越来越严重。
【我建议将要教一年级班的教师们,在儿童入学前的1年半(最好是2年)以前,就把他们的家长(最好要父母亲都参加)召集起来,跟他们谈谈,家庭里应当保持怎样的相互关系,才有利于增强儿童的神经系统,并且有利于形成儿童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
这个我们可做不到,秋季一年级开学前几天,学校才分班,开学第一天,我们才知道自己将要和哪些孩子一起学习,提前了解无从做起。但是对于大师说的和家长沟通,我们可以早早开家长会,讲讲利于增强儿童的神经系统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的等。
【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家庭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请你这样告诉学生的家长:“你们的孩子的智慧,取决于你们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着怎样的地位。”】
我记得李镇西就说过,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大概的意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过去所说书香门第是有道理的。
【我深信,至少必须对每个儿童的思维进行一年的研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才能对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有充分的准备。】
大师的要求何其高,何其科学,成为他的学生何其有幸!
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人的思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逻辑——分析思维或称数学逻辑,一种是艺术思维或称形象思维。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做的这种分类,对于解决儿童的智育问题、培养个人的才能和爱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今的高中分文理科,是有道理的。
【请你把自己的未来的一年级学生集合起来,选一个晴朗的九月的日子,把他们带到秋天的树林里去,你马上就会发现具有这两种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思维类型的孩子。】
带到大自然中,多么美好而又有诗意的教育。
【树林,特别是早秋的树林,总是吸引儿童的注意的,儿童在这种场合不可能无动于衷。凡是有激动、赞叹、惊奇的地方,就有对于周围世界的逻辑的认识和情绪的认识,也就是说,有靠理智的认识和靠情感的认识。】
通过孩子们在自然界的表现认识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特点。
【例如,儿童注意到了一丛结满琥珀色浆果的、带着银白色露珠的野蔷薇,于是,除了这一丛野蔷薇以外,他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对他来说,整个美的世界就只存在于这一种自然界的造物之中了。
这是对周围世界的艺术感知或称形象感知的最突出的特征。
具有明显表现的艺术思维的儿童,对学习文学很感兴趣,喜欢读书,醉心于诗歌创作。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往往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有时在这门学科方面跟不上进度。】
了解的何其透彻,描述的何其生动。
【对另一些儿童来说,好像并不存在美的和谐。好像这一切的美都没有触动他。他一直在问:为什么太阳在将落的时候会变成红色的?太阳在夜里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秋天的树叶有的变红,有的橙黄,又有的枯黄?为什么橡树的叶子久不变色,直到初寒的时候还是绿的?在这种儿童眼前,首先展示的并不是世界的形象的一面,而是其逻辑的、因果关系的一面。这就是逻辑——分析思维,或数学思维。】
这是一类充满好奇心的孩子。
【这两种思维类型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了解,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哪一种类型占优势。这一点对于从教育学上正确地指导脑力劳动极其重要。要教给学生思考,发展他的思维,——这就意味着要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发展两种思维领域,即形象思维领域和逻辑——分析思维领域,既不要给以片面发展,同时又要善于把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引导到最适宜于他的先天素质的轨道上去。】
大师对老师的要求是多么的高,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此说来,我们连教育的门都不算迈进。
【无论是具有形象思维的儿童,还是具有明显表现的逻辑——分析思维的儿童,都常会出现智力过程迟缓的现象。
对于这一切,应当在开学前就看清楚和了解清楚。当儿童还没有开始学习的时候,研究儿童的思维特点是最容易的。】
【我向将要教一年级的教师建议:在儿童入学前的一年时间里,带领儿童到思维的源泉即自然界里去旅行12、13次。你把孩子们带到这样的环境里去,那里有鲜明的形象,也有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让儿童去欣赏,在美的事物面前体验到惊奇的感觉,并同时进行思考和分析。】
我向往这样的教育生活,然不能至。现行的教育,我等只是向孩子教点死知识。叹!
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应当先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而悔恨呢?
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
大师如此说法,我也有点意外,似乎是在跟政治脚步,不过他突出的是“科学”。
【不管你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我还是劝你建立起自己的藏书。我就有一套个人藏书——这些书是我的老师,我每天都去向它们请教.
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希望你的个人藏书里有以上这三类书籍。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应当变得更丰富。希望你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
读书就是备课,可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又有几个能真正读书呢。
【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们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
【请你像寻找宝石一样寻找那些关于杰出人物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请你把这一类书摆在你的个人藏书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你要买些心理学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藏书。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我坚定地相信,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出来的教师,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手。 】
【你将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会演奏某一种乐器,那么你作为一个教育者就占有许多优势;如果你身上还有一点哪怕是很小的音乐天才的火花,那么你在教育上就是国王,就是主宰者,因为音乐能使师生的心灵亲近起来,能使学生心灵中最隐秘的角落都展现在教育者的面前。
如果你不会任何乐器,那么在你的手上和心里就应当有另一种对人的心灵施加影响的强有力的手段——这个手段就是文艺。根据你所教的儿童的年龄情况,你每年买上几十本文艺书,它们能帮助你找到通往你的学生心灵的道路。】
【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请原谅我摘录的过多,实在精彩,实在发人深省。
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怎样发展学生的智慧,加深他的智力——在我看来,这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最尖锐而又尚未加以充分研究的问题之一。传授知识,这只是智育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离开智育的另一个方面(形成和发展智力)来考察它。】
【多年的经验表明,有必要给学生上一种专门的“思维课”。所谓思维课,这就是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练习,找因果关系。】
【如果你想教你的“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那就请你把他们领到思维的源泉那儿去,那里会展示出现象的链条,一事物的结果成为另一事物的原因。】
我们只是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顺带着而已。专门上思维课,没有,我们没有思考,也不知该如何操作,关于这一点,上岗前,有人培训才好。
35、怎样培养记忆力
【培养记忆力——这也是学校实践中的尖锐问题之一。大概,我们每一个人遇到那种记忆“有漏洞”的儿童都会束手无策的:他今天记得的,明天就忘了。我在这里试图提出的关于培养记忆力的建议,都是以感性材料即实际经验为依据的。】
【在开始识记以前,应当像我已经说过的那样,让儿童经过一番思维训练。】
【如果一个儿童只能看见事物、现象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一面,而他自己并没有深入到事物和现象的深处和实质里去,没有作出任何“发现”,没有体验过发现现象之间的出乎意料的相互联系的那种惊奇的情感,那么这种儿童进行识记是会感到困难的。
应当注意的是,那些关于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性的重要原理,不要让儿童通过专门的背诵和识记去掌握,而应当让他们在直接观察的过程中去掌握。】
大师说的是理解记忆,难怪他喜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到实验室里,那里是思维的源头,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窗口,发展孩子的理解力,就是在培养他们的记忆力。
【大概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样奇怪的现象面前感到过茫然失措:儿童在小学里学得很好,可是在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学得不好了。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原因之一就在于:在小学里,缺乏一种以发展思维、培养智力、打好记忆力基础为目的的专门工作。】
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又是一个值得我们努力探索的课题。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