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4-02 10:41:33 作者: rapoo

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七)

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如果你想使知识不致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那就请你把词变成进行创造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

——第七条《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读着这句话,不由想起了自己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发生的故事。我们学习《口耳目》中的象形字时,我让孩子们观察这类字,有的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有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却是一幅图画,孩子们趣味盎然。然后,我们到生活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思考。如:“鼠”字,一个孩子解释说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小老鼠的牙齿。“游”字,最右边的一撇一横,像个人字,好像是一个小孩子在大人的保护下,正在方形的游泳池里游泳。女儿在商店的招牌上看到了“婴”,开心地说:“妈妈,你看那个婴字,像不像妈妈抱着两个可爱的小宝贝啊!”学习了《日月明》,“三人众,三木森”这样有趣的组字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兴奋地从自己的名字里,从字典上,从大街上,从广告牌上认识了“淼”、“磊”、“鑫”、“”,并从“日光晃,晃眼睛”中也来试着理解“三口品,品茶”、“日月明,明亮”的含义。

的确是这样的,词语和大千世界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把学习词语和大千世界割裂开来,那肯定是越学越糊涂的。

★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地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你们是否观察到(或者从别的教师那里听说过),儿童有时候对教师的话抱着一种爱听不听的、无动于衷的态度?譬如,您给儿童讲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可是他目光黯淡,木然地坐着,您的话并没有触动他的心。

——第七条《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读着苏大师带着孩子来到果园,在这里他讲起了自然界的这一切将如何准备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他请学生讲自己的感受,惊奇地发现,孩子的回答竟是这样细腻而又有鲜明思想的例子,想起了马玲老师在《手心里的光》里说的一段话:“你在给孩子讲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却发现,你讲得浑身冒汗孩子却并不专心,他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数数手指头,一会儿研究墙上偶尔爬过的一只蜘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脑子中没有你讲的那些事物,他从来没见过,他无法用他少得可怜的经验来理解和想象他听到的语句,自然也无法对你所讲的故事产生兴趣。”这与苏大师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想起了前几天下的一场雪,和女儿在雪中用手接着一朵朵飘舞的雪花,数着它有几个小花瓣,背起了儿歌《雪花》,读起了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在雪地里散步,听着脚下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吟起了蓝天的儿童诗《雪的话》,小路旁,快乐地堆起一个胖胖的雪人,看着雪人憨厚的模样,诵起了贾尼罗大里的《雪人》……那个时候,女儿和我的对话那么富有童趣,说出诗一般的语言。原来个中奥妙竟源于此。

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心情是愉悦的,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