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这是不是伤害和剥夺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4-03 10:47:32 作者: rapoo

这,是不是伤害和剥夺

韩素静

那天,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跟着妈妈到我家玩。看孩子来了,我理所当然地给孩子端出糖果盘,又忙不迭的把电视调换到少儿频道,以期让孩子感觉到一点趣味。

但,看到糖果,孩子很兴奋,但,她并没有送往嘴里品尝糖果的甜蜜,而是开始了另一项很难想象到的活动:按照颜色给糖果分类。

只见她抓出几把糖果,然后按照颜色进行仔细、认真的“分类”,“小不点”一边把不同颜色的糖果放在一起,一边告诉我们:“这是红色……这是绿色……这是紫色……这是蓝色……这是橙色……”天,孩子真的把颜色分的那么清,并且还真的能知道那是什么什么颜色,她竟然连“橙色”都认识。要知道,对于橙色,我一直不会很好地定位,总觉得是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颜色,而她呢,似乎一点犹豫都没有,就说出了“橙色”,看到这一幕,我很是吃惊。

更让我吃惊的还在后面。摆了一会儿糖果,孩子又对摆放在茶几另一端的功夫茶茶具感了兴趣,但,孩子感兴趣的不是茶盘上那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茶壶、公道杯、茶杯、茶宠以及茶道六君子,而是茶盘上的那方茶巾。经过我的允许,妈妈把茶巾递给了她,孩子看到茶巾,极度兴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表演。

她拿起茶巾,对我说:“这是正方形。”看她拿起茶巾,我的第一感觉是她要说“这是块‘毛巾’”,然后还会问“这是谁的毛巾”“谁把它放在这里”“为什么把它放在这里”“它放在这里要擦什么”等等问题,但没想到,她说出来的,竟然是一个超越“具象”的词语——“正方形”。

我还没有从吃惊中走出来,“小不点”就开始把茶巾铺在茶几上,一边表演一边对我们说:“如果对折……”请注意,她用的不是“叠起来”而是“对折”。“如果对折,正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听她说完这句话,我呆了,我真的呆了,可是,表演在继续,“再对折,还可以变成三角形……”

那一刻,我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这一幕给我的冲击太大了。我再次询问孩子的年龄,妈妈说两岁零九个月,她展示的这一切,都是在一个“早教班”学来的,问孩子上早教班多长时间了,妈妈回答,从一岁就开始上了!

哦,原来是这样,原来这是现代教育的结果。

看着眼前这个早早就接受现代教育的孩子,我不由得又想到了我家的小外甥。小外甥已经三岁零两个月,才刚上幼儿园,孩子每次来我家,总是直奔糖果盘,拿起一颗糖果,挂满“谄媚的笑”地“巴结我”,让我撕开给他吃(他妈妈怕他生龋齿,很少给他吃糖);每次来我家,他一定会被我家客厅里那棵绿萝吸引,一定要我和他围着绿萝捉迷藏;每次来我家,他都会一遍遍询问茶盘上摆放的是什么,还尝试着能不能打碎,害得我看他看茶具都要提心吊胆;每次来我家,看到沙发上的毛绒玩具,他会异想天开地给它们取名字……

同样都是我家,迎接来的都是同样不太熟悉的孩子,孩子之间唯一的不同就是一个很早就在上早教班,一个是在自然的环境里成长。现在,差别出现了,上早教班的两岁零九个月的孩子,看到糖果,想到的不再是品尝糖果的甜蜜,而是按照颜色“分类”;看到茶巾,涌上她脑子里的不是疑问,而是“正方形”、“对折”、“长方形”、“三角形”;而那个自然长大的孩子,看到糖果,急切地品尝糖果的甜,看到房屋里的种种不同,他急切要参与、要体验……

面对两个孩子,你更喜欢哪一个?我喜欢看到孩子到一个新奇、陌生的环境后东张西望的眼神,那眼神里,也许会有刚到一个地方后的好奇,也许会有某个突然发现带来的惊喜,也许会有因不认识某个物品带来的困惑……如果,如果一个孩子的眼睛被几块糖果的颜色和一方茶巾的形状所遮挡,在她眼里,糖果不是吃的,而是一个表演分类的道具;什么是茶巾、茶巾能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对折变成不同的形状,这,是否也是一种伤害,也是一种剥夺?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