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孩子们不愿意下课”
——反思《爷爷和小树》的教学行为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这一课。《爷爷和小树》是第二单元课文的最后一课,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课文体现了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的亲密与和谐。
第一个环节:板书课题,随文识字。
由于课前已经让孩子们进行了预习,所以,一上课就直入正题。我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第五课,板书课题时就随文学习了“爷”:整体认读音节yé,字形与“爸”作比较,同为“父字头”,“爷”字的下面是“刀”,表明爷爷威严,一家之长也。“爷爷”的第二个“爷”为轻声。组词:“爷爷、大爷、老爷、姥爷、太爷”等。板书完课题之后,让孩子们齐读两遍课题,并思考:“读了课题,您想知道什么?”由于孩子的年龄小,质疑问难的能力欠佳,几个孩子都没有说出与问题相符的内容来。惟有张郝艺说了:“我想知道是哪儿的小树。”我趁机说:“是啊,这是哪儿的小树啊?我也想知道。”一边说一边在“小树”的下面画了一个“?”以此带出了问题:“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并在课题的下面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并指着黑板上的问号说:“孩子们,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就赶快到课文里去找找吧!”
第二个环节:检查生字,指导写字。
由于孩子们课前预习时都制作了生字词卡,所以,游戏“开火车”检查生字词时,孩子们全部都读得对。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呀!
在指导写字时,我分层指导。“不、开”由学生观察,说出这个字书写时的关键笔画及其占位,孩子们能说到点上。“四、五”我重点指导。字谜激趣:“四”:狮子一口吞进一个小儿,并把小儿的脚咬掉了。让孩子们记住,四里面的“儿”的第二笔是“竖弯。”以及先外后内,最后封口的笔顺规则。“五”:两横一竖一拐弯。示范引路:我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孩子们跟着书空笔画笔顺。如,“四”的口上宽下窄,“五”的两横要平行,竖要斜一些,横折的折要与竖平衡等。描红临写,并抄记词语。最后展示,评价。
第三个环节: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我首先范读了两遍课文:第一遍范读时还读出了自然段的序号。由于本课是课文的第一次有多个自然段(前面《四季》一课是诗歌,图文对照,共四个小节)的,所以我范读时让孩子们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第二遍范读时,让孩子们边听边带着“两个?”思考,读后,就提问:“小树在什么地方?”孩子们齐声回答:“小树在我家门口。”我指着黑板上课题“小树”下面的问号说:“我们都知道了小树在哪儿了,就把这个问号擦掉吧!”
然后,孩子们自读课文,思考:“什么时间,谁对谁做了什么?”孩子们自读后,都能说出: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服;夏天,小树给爷爷撑伞。
接着,看图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各指的是什么?这一难点。孩子们知道了,文中“暖和的衣裳”是指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绿色的小伞”是指枝繁叶茂的树冠。
最后,拓展训练,轻松积累。我们完成了课后的习题“读读说说”:
暖和的衣裳 暖和的被子
绿色的小伞 绿色的草地
漂亮的衣服 漂亮的羽毛
雪白的云朵 雪白的小花
第四个环节: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首先,谈话明理。天冷了,爷爷赶紧给小树扎上稻草,就像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爷爷开心地笑了。让孩子们明白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而小树呢!记着爷爷对自己的好,在春天和夏天里拼命地茁壮成长,用自己茂密的枝叶为爷爷遮挡阳光。让孩子明白:“小树知恩图报,做得好。”
其次,让孩子看着板书,“爷爷”“小树”,问:“这两者之间加个什么符号?”孩子们不懂,有的说:“加个逗号。”有的说:“加个句号。”我说:“逗号、句号都不行,我们加个箭头试试!”(右箭头上写上“穿衣”,左箭头上写上“撑伞”,左右箭头平行,左上右下。)爷爷关心小树,小树也想着爷爷。他俩心连心呀!一边说一边画了两颗相连的红心。
板书设计: 爷爷和小树
穿衣
爷爷 → 小树
←
撑伞
大家看,爷爷和小树的关系是多么的亲密、和谐呀!现在,你想对文中的爷爷或者小树说些什么呢?要用上:“我想对xx(小树)说:xx(小树), 。”我们师生互动,孩子们对小树说话时,我就是小树;孩子们对爷爷说话时,我就是爷爷。由于我及时地对孩子们的发言给以评价,并且多以鼓励为主。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连平时读书都不专心的孩子也举起了手。孩子们有的说:“我想对爷爷说:‘爷爷,您那么爱小树,向您学习!’”有的说:“我想对小树说:‘小树,你做得对。以后还要多帮助人啊!’”……
总结下课。树木的好处很多,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挡风沙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可以为我们带来丰厚的果实和芬芳似锦;所以我们都要爱护花草树木,常为他们浇水,不践踏、不毁坏等,课下参观我们花坛里的“心语牌”。
教学后记:
由于孩子们提前预习了课文,认读了生字词,特别是制作了生字词卡片,所以,课堂上识字环节花费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孩子们预习这项作业可以继续使用。
孩子们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老师花大功夫,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多多引导,逐渐提高。
语文知识,要在每节课中不断地教给孩子们,并且使孩子不断地积累。
教书先育人。每一节课都要捕捉其育人的切入点,进行做人道理的渗透和做人方法的渗透,培养其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等。
老师要以学定教。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同时,扮演好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生活的一种经历,成长的一方宝地。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孩子们像没有听见一样,不愿意下课。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多么爱学习的孩子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