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有梦想 尚待实现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4-09 10:36:22 作者: rapoo

我有梦想 尚待实现

——在北京亦庄实验小学首届教育年会上的发言

来晓梅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成长感悟。看着这么多年轻的面庞,带着青春的热望和对未来的憧憬,相聚这里。不由得也感觉自己充满了活力和青春的朝气。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20年教育经历中的几个关键性事件和由此对我产生的影响,希望能对大家入职有所启发和帮助。第一个事件:

我要来这所学校

20年前,我和大家一样,是一个刚刚走出学校的学生,不同的是,我是中师毕业生,你们是名牌大学的硕士生。92年的5月,我和我的师范同学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当时我和几个同学被安排在我原来工作的学校——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实习。当时的大道小学早已在全省享有盛誉,是远近闻名的省重点小学。也是因为大道小学的这份盛誉,我的很多同学不愿意被分配到这里工作,理由是“太辛苦,太累,压力太大”,当时大家的目标比较看好其他几所规模不大的学校,原因是:名气不大,待遇挺好。当我走进大道小学,了解到它每个年级有十个教学班,有全市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硬件设施时,我就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来这所学校!实习的过程紧张而又忙碌,实习即将结束时,我精心备了两节课,一节语文课“要下雨了”,一节数学课“加法的初步认识”,主动邀请学校的主抓教学的校长来听课。课上得不能说是精彩,应该是还过得去吧,但这次的“主动邀请”给校领导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们感觉,咦?这女孩子,挺上进的。于是,我被这样被留在了人民大道小学——这所日后因“主体教育实验”而成为全国名校的学校。

通过这件事,我想说,工作中的“主动精神”往往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有主动品格和工作精神的人,往往将‘工作的条令’扩展成‘工作的范围’,这是一个把‘半径’变成‘圆’的过程。”主动精神会让我们发现工作的要求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它开辟了无限的空间供我们在其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今天的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是一所值得你期待的学校,它不仅仅给你提供了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为你提供无限的空间和舞台,让你的梦想尽情地绽放。第二个事件:

我要去进修学习

1995年,参加工作三年后的我听说学校要选派优秀老师到高校去进修学习,为参与主体教育实验做准备。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提起笔给校长写了一封洋洋洒洒大约有三四千字的信,表达我对进修学习的渴望和追求进步的想法。那天,我在校长的办公室门前徘徊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敲开了门……我把信放到校长的办公桌上,逃也似地离开了办公室,心中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说实话,我当时对进修学习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学校选派的都是参加工作10年以上,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我那么年轻,怎么会……可是,就是这样一封追求进步,表达内心愿望的信一下子把我推进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大门,师从戴宝云教授和陶保平先生,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教育进修学习,为参与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进行的“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做准备。那是怎样的一种经历啊!各种复杂的心情交融在一起。首先,光荣。能以小学教师的身份踏入知名高校的大门进修学习,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一份自豪感充盈在心头;二、忐忑。自豪感存在了没几天,就被忐忑不安的情绪代替。高校里人才济济;高校的课堂,高手云集。自己是多么渺小,多么浅薄啊!自己能行吗?三、不甘。忐忑过后,我想起了来学习之前校长的嘱咐:多学习,多思考,丰厚理论储备,增加专业底蕴。一头扎进课堂里,一头钻进书堆里,记笔记,想问题,写感受。对了,还有每月一封的向校长的学习汇报信。轰轰烈烈的一年,如火如荼的岁月,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

今天想来,华师大的一年,给我的不仅仅是更为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更为广博的专业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做教学研究的方法,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养成了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教育问题、思考教育问题的习惯,还有,让我明白,即便是一个小学教师,也不应该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一个狭小的领域和空间里,一切开放的视野、敞开的胸怀都将有助于你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从进修那年开始,我在读书学习上就为自己定下了“四个永远不要”: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读书,见缝插针,想读就读;

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读书,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

永远不要等有用才去读书,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

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也是从那年开始,我在每一个实验札记本的扉页上都写上三句话

读书滋养底气

思考增长灵气

写作造就才气

我告诉自己,每晚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今天我读了吗?今天我想了吗?今天我写了吗?

今天的我们,可以说每天都在进修之中,以何样的心态看待学习和培训包括即将到来的实习,至关重要。当成任务,你就只能做到“完成”,当成对事业的追求,“一个永不再来的机会”,你就会倍感珍惜,力求更好。第三个事件:

激情燃烧的岁月

1996年的秋天,在结束了为期一年的高校培训后,我投身到了“主体教育实验”的研究中来,担任了实验班的语文课兼班主任。这段经历,我把它称作“激情燃烧的岁月”。是的,这是非同寻常的六年,也是我专业成长中具有非凡意义的六年,更是我生命历程中永难忘怀的一段历史。那些日子里,我和实验老师一起读书学习,思考课堂,每天都要坚持记录实验日记,每周都要策划主体漫谈,我们参与教学策略研讨会,和高校对话,向专家提问,写长长的论文、厚厚的实验报告……忙碌的日子里,我们累并快乐着,忙并充实着,我们戏称:“每个人都在用初恋般的热情对待工作”,我们感慨:“天才就是主体性的爆发”!那么,主体教育实验究竟带给我们什么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解放了人的思想,人的思想一旦解放,什么样的精彩都可以创造。”对我个人而言,最深刻的思想触动还有两点:一是改变了我对学生的看法,让我确立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不同的个体”这一思想,对我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还有一点,主体教育改变了我对教师这种职业的认识。在给当年即将毕业的实验班的孩子的信中,我曾这样写道:

“六年前,你们仰着稚嫩的笑脸来到了我的身边,而今,你们羽翼渐丰,就要踏上更远的征程……六年啊!多么漫长而又短暂的时光,有欢笑,有泪水,有失败的痛楚,有成功的喜悦……一切的一切,清晰得就像发生在昨天。还记得我对你们说过的幸福的篮子吗?在我幸福的篮子里,装满了一个个关于你们的美好的故事,幸福的回忆。一句句精彩的发言,一次次默契的合作,一串串欢乐的笑声,一篇篇感人的佳作……噢!孩子们!我不能不为你们感到骄傲,不能不因你们而感到幸福。六年的岁月里,你们给我的太多太多,使我无数次地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因为有了你们,我生命的历程才如此充实,如此丰富多彩!”

“我曾对你们说过,每个人的每一天,都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我庆幸,我用六年的青春年华和你们一起书写了我们彼此生命历程中永难忘怀的一段历史。六年啊!我人生的阅历逐渐丰厚,而你们也渐渐长大,似棵棵向上的小树苗增加着圈圈蓬勃的年轮。”……

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六年,使我强烈地感受到:教育并不是以牺牲教师来造福于学生,而就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活动。学生的成长并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剥夺,而是教师价值的实现、对生命的肯定。还有什么东西比自我生命的增值更让人幸福的呢?还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学生茁壮成长更让教师感到幸福的呢?教师既是幸福的创造者,又是幸福的享受者。师生在教育幸福的创造和享受上获得了有机的统一。由此,我深深体验到: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今天的我们,已经投身到“全课程改革”中来,这必将是一段激情澎湃、呕心沥血、艰辛付出、满载光荣与希望的追梦之旅。让我们全力以赴,全心投入,去体验忙碌中的艰辛,去享受创造中的幸福。第四个事件:

我有梦想 尚待实现

去年的7月12日,我来到了北京,成为亦庄实验小学中的一员。这半年来,我正在逐渐地适应新环境,并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和目标。我强烈地感受到:人有时就像一杯水,常常觉得自己在原先的杯子里总是那么满盈,可是当水突然被倒出原先的杯子换上稍大的杯子时,才发现自己原来只有那么一点点,那么的微不足道……今天的我,丢掉了曾经的自信满满,打碎了曾经看不见的专业局限,发现了自己的微小,并愉快地看见了高处,那高处就在前方,我可以向那儿走去。往高处走去多好!所以,我愿意用不再青春的年华,不再充沛的体力,去重塑一个自我,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簇新的自我。因为——我有梦想,尚待实现!

最后,我愿意和大家分享这样两个公式:

同样的365天,每天多努力一点点,你可以得到37.8,而每天颓废一点点,却只能得到0.03。这就是每天努力一点点,和每天颓废一点点的差别!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每天多努力一点点,去体味别样的教育人生,享受属于自己的教育幸福。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