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走郊游去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4-16 10:36:33 作者: rapoo

走,郊游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

  2.注意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

课前活动

  1.提前组织学生去郊游,去踏青,可以老师带领集体去,也可以由父母带领去,还可以几个要好的同学结伴去。有条件的可以拍摄郊游中有趣的场景。

  2.将拍摄的照片、录像带剪辑,制成课件。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创境导入

  1.播放课件,激活生活体验

同学们,春天,温和而又浪漫。春天的阳光,温暖和煦又光芒万丈;春天的风儿,轻柔洒脱又撩人心扉;春天的原野,广袤翠绿又生机勃勃。同学们,前几个周日,我们班许多同学都穿上春装,放松心情,到郊野去寻觅生命的踪迹。那一抹草色,一袭花影,一声鸟鸣,一泓水响……令你们久久难忘,想再重温一下那愉快的场面吗?

  请欣赏。(播放精心剪辑、编辑后的郊游踏青的精彩片断。)

  2.谈话导入,点燃写作欲望

  同学们,刚才我们又重温了野外郊游的无穷乐趣。你们有的欣赏得津津有味,

有的禁不住窃窃私语。如果不把这次郊游保存下来,谁都会遗憾的。那么,就让我们把这次郊游写下来,让它永远地保存下来。

  二、交流欣赏,点播引导

  1.回顾郊游过程,根据自己的记忆,自主选择一个角度,在小组内自由交流。

  (1)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指导,力求全体学生都能发言,都能说出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

  (2)教师分层指导,对优秀的学生指导时可提高要求,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其大胆表述,对说不清的地方给以提醒。

  (3)生生互听互评,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2.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请表达富有个性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可以是选取角度与众不同的,可以是观察细致的,可以是表述语言富有特色的,也可以是表述有条理的等等,只要是有独特的个性特点都可以选出来为大家做个示范。

  (2)师生集体评析、导引。重点评析富有特色、值得大家学习的内容,如:学生怎样才能把郊游过程说得更具清楚,更具体呢?郊游过程中哪个场面令你久久难忘?哪个人的表现让你回味无穷?如何抓住细节,写出郊游的乐趣……

  (3)在交流评析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写好本次作文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① 给文章起一个新颖有趣的题目。

② 重点写清郊游过程中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内容。注意要详略得当。  

③ 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按“郊游前——郊游时——郊游后”的时间顺序写,也可按倒叙的顺序写。

  三、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1.同学们,拿起笔来,把郊游的快乐写下来吧!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及确定的表达形式自主写作。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顺势激情

上节课,老师虽然非常忙,但却非常快乐,这快乐其实是你们的习作给老师带来的。这节课,老师想把我体会到的快乐带给你们,我们再来上一节习作赏评课,欣赏你们的习作,并且通过修改进一步完善你们的习作。

  二、习作赏析,体验成功

(一)新颖题目欣赏

1.“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篇文章的题目犹如一篇文章的眼睛,一个新颖有趣的题目不仅可以为文章增色,而且可以吸引读者的视线,使人有一睹为快的冲动。

2.出示一些精彩的题目,如:《走,郊游去》《野外大聚餐》《我的哨声最响》……请大家欣赏。并说说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3.再读读自己的题目,觉得满意吗?如不满意,想想可以怎样改?

(二)精彩语段欣赏

1.在读你们习作的过程中,老师高兴地发现每一位同学的作品中都有一些优美的语段,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出示精彩片断,让学生读,找出精彩之处,并说明理由。

(三)优秀习作欣赏

1.在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习作,评出优秀习作。

2.请优秀习作的作者在全班交流,大家评出精彩之处;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三、修改习作,力求最好

1.学生自读自改。

2.小组内互读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3.根据小组评议,自行修改。

4.朗读修改后的佳作,共同品赏。

例文点评:

走,郊游去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我和同学们一边唱着,一边背上早已准备好的背包登上了开往濮上园的汽车。一路上,我们兴奋得像一群小麻雀,叽叽喳喳唱个不停。

春天的濮上园景致好美哟!

瞧!路两边的蝴蝶花开的多热闹呀!那一朵朵红的、粉的、紫的蝴蝶花,逗引着一只只蝴蝶在我们身边翩翩飞舞。“捉蝴蝶咯!”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的队伍立刻一哄而散。同学们有的躬着身体,蹑手蹑脚地朝蝴蝶扑去;有的干脆跟着一只蝴蝶飞跑;我和几个小伙伴扯下帽子当网罩,看到一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我悄悄地靠近,再靠近,当距离一尺左右时,我用帽子猛地一盖,哈哈!蝴蝶乖乖就擒!

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了桃花园。只见绿色的枝条上缀满了娇嫩的花朵。有的才展开几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粉色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只露出了一小半脸,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看看这一朵,很美;闻闻那一朵,很香。看着,闻着,我们不觉哼起了一首好听的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不知不觉,野餐的地点——枣林西北的一片空旷地到了。同学们打开背包,掏出自备炊具、食品,开始忙碌。寂静的田野立刻热闹起来。男同学负责挖坑垒灶,几个女同学负责洗菜煮方便面,我们几个女生负责摆放现成的食品,大家忙得热火朝天。一会功夫,一“桌”饭菜终于上了“桌”。我们的饭菜还算丰盛,有道口烧鸡,小葱拌豆腐,干炸小鱼,青椒土豆……最后,每人一杯刚出锅的方便面。我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有说有笑。突然,“喀嚓”一声,一道银光闪过,原来有同学已将这快乐的镜头记录下来……

野餐结束,是自由活动时间。

男同学兴奋得嗷嗷大叫,他们在枣林下开始了“土坷垃”大战。看!霎时间,一块块土坷垃,像一枚枚烟雾弹向对方的阵地飞去。有的在空中碰撞,“刷”地一下就变成了黄沙;有的是直冲向前,“扑”一声,“噢耶!”命中目标喽;有的是横扫千军,分开成为几个小土块,“突突”几声击中若干“敌人”。顿时,枣林上空黄沙飞扬,叫喊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两方“军人”杀的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他们打累了,就“以天当被,以地为床”潇潇洒洒地往地上一躺,沐浴着太阳,稍作歇息,接着再战。

我们女生呢,则跑到了枣林深处,哇塞!这里的野花可真多呀,有一闪一闪的满天星,淡淡的银色为草丛增添了几分生机。还有一种不知名的深紫小花,花瓣虽小,但那极其高贵的深紫色却又为自己平添了几分光彩……哈哈,见到如此情景,我们便采起了野花,编起了花环。我和几个心灵手巧的女生,先找了几根柔韧的树枝,弯成一个圆环,把一朵一朵野花插在上面,又小心地剪去野花露在外面的细茎。啊哈,一个五颜六色的花环就诞生了。我们轮流把花环戴在头上,对着照相机,摆出美美的pose,臭美地留下这调皮的瞬间……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红日西坠,群鸟归巢,我们也只好唱着自编的歌曲:“回回回,我们回,明年的今天再相会……”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途。 (濮阳市实验小学 王景琪)

点评:本文小作者按“乘车去郊游——郊游经过——踏上归途”的时间顺序叙写了自己一次难忘的郊游。其中郊游经过是重点,小作者又按地点转移的顺序,运用白描、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记叙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捉蝴蝶、赏桃花、野餐、‘土坷垃’大战、采野花、编花环”的场景,读者阅后如身临其境。特别是小作者还注意了首尾呼应:唱歌去郊游,又唱歌返回,感染力强,让人产生要马上去郊游的冲动。

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中,我们不少老师都有同感:不少学生怕写、厌写作文。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无素材可写;二是对作文无兴趣;三是有了素材抓不住细节,记流水账;四是体会不到写作带来的快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有意设计了本次作文练习,以求对学生写好作文能有所帮助。

1.课前活动,解决“米源”

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孩子们一起郊游踏青。在明丽的大自然中,孩子们感受到春的气息,闻到了春的芳香,看到了春的色彩。在活动中,我还有意创设“采露珠、做柳笛、捉蝴蝶、野外聚餐”等场景,鲜活生动的场景带给学生具体真切的感受。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儿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产生心理共鸣,形成最佳的心理驱动,从而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

2.说写结合,点燃兴趣

把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整合在一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消除了对写作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让学生得以放胆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情。

3.细节再现,情景交融

写作前,我让表述生动、具体的同学反复交流,再现当时的情景,并引导学生共同回忆,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具体。以保证学生得以情动辞发,写活一景一物。

在新课程理念中我们要让孩子们享受绿色作文,通过丰富的场景,多彩的活动,营造愉悦的氛围,激发孩子的兴趣,诱发孩子的情感,使孩子们灵性被激发,潜能被释放,个性被张显,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于海” “灵感触发,文路顿开”的境界。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