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并不遥远
人间四月天,春色无边、花海如潮,不曾察觉春天已悄悄更换新衣。千百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以亘古不变的规律给我们展示了她独有的魅力,而人类用开拓的勇气探秘着未知的一切,于是有了“科学”这门酷酷的领域。
科学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请和我一同步入博谈客论第95期话题“科学有多远”——引导女儿进入科学的门槛,分享女儿爱上科学的那一瞬间:
一、科学课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
女儿爱上科学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幼儿园每周五全园性地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所见、所想和假设,在幼儿园耳熟能详的记录方法就是绘画了。从小班到大班的科学记录诠释了孩子科学探究成长的足迹,猜想记录、实验记录、验证记录,孩子动手做完后,还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与同伴交流,这样不仅丰富孩子的词汇和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从孩子的言语表达中了解孩子思维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科学素养。
二、科学材料扮亮孩子的科学世界
女儿六岁那年感统班那里新开设了科学班,北京的老师开发出了一套适合孩子的科学实验箱,在孩子的强列要求下报了名,没想到《哪些食物含有淀粉》让孩子爱上了科学材料。用滴管吸取碘酒滴在面粉上,面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或者蓝紫色的那一刹那,女儿体会到了科学的神奇,从而知道了面粉中含有淀粉。老师出示的“猜想与实验记录”更激发了女儿猜想和尝试的欲望。(认为哪些食物含有淀粉,哪些食物没有淀粉?说说你的理由。检验下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花菜、土豆、玉米、番茄、马铃薯、面包、苹果、洋葱、菠菜、胡萝卜、白砂糖、米饭。)
含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物
猜想结果
实验结果
猜想记录的出现让孩子有了思考与想象的空间,猜得对与错让孩子通过动手实验更加明确了要尊重科学,不能凭空想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证明科学。孩子用同样的方法知道面包、土豆、米饭中都含有淀粉。
回到家里女儿便忙活起来,重新掏出实验材料检验含淀粉的食物。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事。”于是女儿就先猜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找来四种食物:菜叶、饼干、糖果、方便面。觉得饼干和方便面里可能含有淀粉。实验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就这样孩子有事没事就拿出自己的科学实验箱摆弄。慢慢地开始喜欢做科学书(《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上的小实验了。于是我和孩子一起收集、准备实验的用具和材料。小实验的材料和用具都很简单,一般常见和易买、易收集的用具,如放大镜、磁铁、玩具等。都装在自己的科学箱里随用随取方便快捷。
三、科普知识丰富孩子的科学求知
现在科普书籍也成了女儿的最爱,我们给孩子购得合适的科普读物供给求知的孩子,和孩子一同领略科学的奥秘。
1、了解了许多昆虫、动物知识
了解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
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沙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蜘蛛利用它的蜘蛛网捕杀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打麻醉针,再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叫食虫性动物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捕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属昆虫天敌。
知道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知道某种人造物,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如渔网(蜘蛛网)、母子雨衣(袋鼠)、电鼻子(猎狗)、脚蹼(蛙蹼)、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仿生学给人类的启示意义重大,促使了人类的进步,认为科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用心、用手去发现它,了解它,运用它。
2、了解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从中孩子知道“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科技探索中,要具有一定稳定而持久的情绪情感,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四、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使孩子更加崇尚、尊重科学
女儿做实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发现丢进水中的木块浮起来了,问妈妈:“木块在水中不是应该是浮的吗?”妈妈也很确定地认为是这样,可是看到女儿的实验却疑惑起来:木块怎么沉下去了?妈妈就把木块重新丢进水中,结果木块真的沉在水底,妈妈就启发女儿找原因,原来这块木块较会吸水,放在水中时间一长,变得比别的木块重,所以就沉入水底了。还发现牙签也有沉入水底的现象。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木块、牙签都会浮在水面上,个别的由于吸水性较强,吸水后会下沉。同样的沉浮实验又可以有新的要求如:引导孩子如何让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或者沉下去的物体让它浮上来等。女儿将石头放到碗里,原来浮起来的碗沉下去了、往瓶子里装水,空瓶子就沉下去了……从而女儿知道有些时候要从表面现象看本质,而有时不能轻易地相信眼睛,要学会尝试,科学地看待科学现象。
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看起来遥远又真切,说它遥远是因为科学素养是一个宽泛而综合的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说它真切是因为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契机蕴含在每一个科学小游戏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这需要家长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用睿智的头脑去思考孩子的疑惑,在他们有危机、有挫折时,在精神上、材料上、方法上给与适宜的引导,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为孩子在感受科学、发现科学的过程中添上一笔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