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新乡育才小学宋晓倩老师介绍的他们班级读书会的做法,引起我对过去的三年里坚持和孩子们共读的思考。
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能力中占据核心位置,是获取知识的优效方法,还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可以让教育更完美,可以实现阅读与教学的双赢,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
宋老师组织的班级读书会关键之一是取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每年买书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可能会有一部分不理解的家长会发出异议。自从我校参加了新教育,我们实现了班级共读一本书,大大方便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方便了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课程设计。宋老师建议,如果有家长不理解,可以在家长会上和家长共读《爱心树》,让家长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充分保证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在每天中午读书的二十分钟内,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从不让习题、作业占据孩子们的读书时间,我也从不占用午读时间改作业。我要求孩子们中午到校,除了打扫卫生的同学,其他孩子都要坐在位置上安静地读书。要真正地把书读进去,二十分钟是不够用的。习惯成自然,在环境的熏陶下,孩子们养成了坐下来的习惯。
拿到一本书,我先是给学生时间读。每隔几章节,我会让学生概括这几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整本书读完,我会召开班级读书会,让学生谈一谈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最喜欢的人物、让人感动的部分等,如果表达能力不强,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就像聊天一样。开始我让孩子们站在自己的座位说,慢慢地让他们来到讲台上。在注重读书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孩子们胆量的训练。
“说”的环节之后,我会利用双休或者午读时间,让孩子们开展“写与绘”。读一读自己平时顺手记在本上的好词好句,写一写整本书感受,最后再为自己的作品配上封面、花边。在课外阅读评价方面,采用表扬先进的,模糊落后的孩子,给落后的孩子慢慢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己 “慢慢花开”。学生“读写绘”之后,我利用校信通平台(现代网络技术),在班级圈子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署上他们的名字,令他们引以为傲的优秀课外阅读作业诞生了。最后在班级午读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优秀读写绘作品,一起欣赏他们交流讨论时我为他们拍摄的珍贵瞬间照片,让优秀的孩子更加优秀,让落后的孩子慢慢受到感染。一旦落后孩子有所行动,我也立即把他们加入表扬的队伍中,让他们尝到进步的快乐。
让读书与呼吸一样自然,让读书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课外阅读打通了语文学习的课内和课外,打通了学生的学习世界与生活世界。三年下来,孩子们的读书写作能力有了明显进步,我和孩子们相处的越来越融洽。在全年级统一改卷的对比中,明显能感受到读书的孩子作文具体、真实,少了很多假大空的作文话题。
当然,听了宋老师的介绍后,我发现了我以后许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解读一本书时,我们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的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要从书名、书的类别、作者、书的封底入手,了解自己想从书里获得什么,作者背景如何,了解书的内容概要,建立一本书的概念;然后,引领孩子们浏览,从目录和序中了解书的体例。第三才是交流讨论自己的读书收获,最后才是成果交流。回首过去,我在前两方面做得不是太好,以后要注重和学生一起建立从整本书入手的概念。
另外,还有一些小问题设计要向宋老师学习。如:所有角色中,你认为写的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读书值得讨论的几个重点是_______________;如果要选择一段来读,你会选择____________;你能帮该书设计几句广告词吗;书中最紧张的一段是____________;书中最有趣的一段是____________;书中最令你回味的一段是_________;书中你不懂的地方是___________。这样的设计问题更加明晰,学生读书更有目的性。不过也要根据学生程度活学活用,不能给学生思想太大压力,打击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和学生共读了三年,他们毕业了还一直和我qq联系、校信通平台联系、短信联系,是课外阅读让我们找到了和谐的密码。听了宋老师的介绍,我也把我的共读三年写下来,以求下次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