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90后教育话题之四尊重与引领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5-13 10:42:13 作者: rapoo

90后教育话题之四尊重与引领
——如何树立理想之三尊重与引领

谁不愿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远大理想?谁不愿自己的学生有追求?但是,理想从何而来?追求如何激发?我以为,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尊重和引领。
我们的德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说教为主要教育形式,而在说教的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地位是不对等的。教育者是师长,是尊者,对于他的思想、情感、意志,被教育者要无条件接受和服从,稍为违背,即被视为叛逆和不尊,即要被压制,被打击,被贬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把被教育者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对待的现象很普遍。
我的同学在一所高中担任班主任,他给我讲了一个灰色笑话。有一天,他正在办公室改作业,一位科任教师(年轻的女同胞)带着一位学生来找他告状,女同事用手指指着这学生气昂昂地说:看看你这学生,天天什么也不做,一上课就给我睡觉。讲毕,我们俩捧腹大笑。
大笑之余,我很辛酸,为学生的悲凉处境而辛酸。
其一,学生的学习不是给老师学的,老师怎能把“你给我怎么怎么地”挂在口头上呢?
其二,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是独立的教育主体,有着独立的价格尊严,他当然不是学生的个人财产,也就是说老师不能像处理自有财产那样任意地对待学生。
其三,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认同感、成就感,而这些情感体验的获得都要以自主意识、独立意识的产生为前提,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在人性上理解,在人格上尊重,在人文上关爱,不能扭曲人性,践踏人格,也不能“非人文”、“语言施暴”。
“我的地盘我做主”是一句广告词,东西方的学生是如何理解的呢?我们的孩子们把自己的房间、玩具、零食等视为自己独自拥有的东西,是“我的地盘”,别人不能侵占。西方的孩子则把我要做什么、我要怎么做当成自己的事情,别人不能随意干涉任意主宰。我们孩子注重物质的占有,因为家长付出爱的主要形式物质的给予和满足。而西方更认可自我意识、自主行为的独立,更强调孩子自己做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淡化了依附性,强化了自主性,当需要他自己决定自己的时候,他的成人感无疑就增强了。
跌倒了,你要他自己爬起来,这就是尊重。
郊游前,你要他自己准备用品,这就是尊重。
学生的发言和自己的答案不相符,坦白地评价彼此的意见,如果不是错误的答案,我们也可以说学生又给我们添加了“参考答案”,这就是尊重。
主题班会,交给班干部设计和主持,给他们自主交流和展示的时空,这就是尊重。
尊重的案例俯拾即是,德育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要尊重。
要想让理想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师长的引领至关重要。
一位家长朋友曾经讲个故事,晚上,夫妻二人在客厅里看电视,边看边说说笑笑,儿子在自己里的房间里不好好写作业,父母亲要求孩子好好做作业,儿子反驳说:你们看电视,要我给你们写作业,我才不给你们写呢。家长的教育没有直到效果,为什么?是因为师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只做到了“言传”,而没有做到“身教”。如果爸爸此时正坐在自己的书房里读书学习,那他再去要求孩子应该如何做,孩子肯定不会有任何违逆。这就是家长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虽然它是无声无息的,但是,它对孩子的带动和影响是巨大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再给你介绍一个教育失败的案例。这个孩子幼小的时候就显得特别聪明,深受邻里喜爱,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还在年级前茅。初中时来到我校,孩子的变化让我大吃一惊。想上学就来上学,不想来就不来。晚上想回家就回家,不想回家就在外留宿。平时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问题青年”,还沾染上抽烟的坏毛病。我想了解学生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经过和他的妈妈交谈我发现了问题,他妈妈说:我爱打麻将,平时没有好好地管理他,有时候他放学回来,我就给他点钱让他自己买这买那。可见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坏作用。不但没有好好地引领。反而帮助孩子养成了许多坏习惯。
在学校,老师的引领作用更加重要。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你是一个语文老师,你的语言富有感染力,你的文章华彩生姿充满魅力,你的情感爱憎分明激情澎湃,那么你的学生一定是语文爱好者,因为,他们从你的身上感受到了语文的魔力,可以说:学生因为敬重语文老师而敬畏语文,因为热爱语文老师而热爱语文,这就是语文老师的引领作用。但是,现在语文老师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不读书、不写作,这怎么能给学生做示范作用呢?
德育的过程中老师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不能做,老师首先要不能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们不能把这个口号张贴到墙壁上,更要把这个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读书人网 >六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