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教学法”的探索与尝试
——书院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侧记
乔国立
四步教学法”是一套符合书院小学实际的简单易行、便于全面推广复制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个环节:预习、交流、总结、检测。
在预习阶段,教师要设计出简洁、精练的预习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角度设置知识梯度,针对不同学生分层设置预习目标,并注重启发性与趣味性,以激发学生预习、探究的欲望。教师在学生预习阶段要参与进去,发现问题,及时点拨个别预习有困难的学生,保证预习的高效。
交流阶段是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主体地位的教学环节。师生交流表现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提问;表现为学生质疑,解答后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生生交流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活跃、开放,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种形式锻炼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全方位得到发展,增进自信,张扬个性,享受成功。
总结阶段是对一节课的回顾、梳理、归纳、提升。要求教师总结到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考点、热点等,达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效果。总结方式多样,可以是教师总结,学生总结,也可以是教师引领下的学生总结。
检测阶段是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在设计检测题时要突出层次性,由浅入深,有梯度。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当堂检测题,保证后进生能吃上,中等生吃饱,优生能吃好。突出典型性,选取能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具有代表性的题型,少、精,忌习题堆砌。突出目的性,通过检测查漏补缺,清理存在的问题。可一对一互查,组内统一解决;可组长检查;可老师亲自验收。
“四步教学法”要求教师要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把握在5~10分钟,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
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化的发展,是“四步教学法”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四步教学法”强调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如今,每学期开学前,书院小学都要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而“四步教学法”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新教师的培训过程。由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研组组长组成的岗前培训评课组,根据不同学科分设小组,对新教师的课听一节评一节。不仅对新教师的课堂语言、板书、教法等教学行为提出规范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传递新课改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着眼于评价课堂目标、课堂实效,更是细致到一个问题如何启发、设问,一句过渡语如何与上下内容完美街接。
“四步教学法”使教师真正把“尊重”带进了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把“激励”带进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把“方法”带进了课堂,让学生会学善学;把“问题”带进了课堂,让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敢于质疑。
在实践中,老师们对“四步教学法”的价值作了如下四点总结:
——实现了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四步教学法”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要实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四步教学法”使教师由原来的备“教”转变为备“学”,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实现了课堂由“讲堂”向“学堂”的转变,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享受掌控课堂的快乐。
——由传统的重知识技能转变为三维目标并重。“四步教学法”较好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它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同时成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由“封闭”的课堂转变为“开放”的课堂。“四步教学法”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学方式不拘一格,把说、唱、演、赛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成为以弘扬学生的主体行为为主旨,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确立了预习在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地位。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它的精髓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命运。学习是学习者以个体脑力劳动为基础的活动,自己不学,自己不会学习,是不可能由教师或他人代替的。预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做,在学习中成为“积极存在”。这可以让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客体、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积极、主动、创造的学习主体,发展自己,张扬个性,提升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