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05-17 11:22:06 作者: rapoo
让“小”词汇【拟声词】发挥“大”作用
在生活中,如果说人的“视觉”是第一位的,那么“听觉”至少也要排在第二位,甚至可以与“视觉”并列。正因为付诸听觉的事物特别多,甚至习以为常,听而不到,所以,我们作文时往往会忽视听到的细节。这个细节看似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但是,它却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表现力。我们要下功夫于锤炼运用拟声词的本领,并养成作文中注重细节的习惯,这对于我们作文的快速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在作文中怎样展现“听”的生动细节呢?答案是:
用好“拟声词”,让“小”词汇发挥“大”作用。
一、了解拟声词的作用
拟声词,并不像名词、动词、形容词那样表示具体意义,也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它只是一种纯粹的声音模拟。如:砰、叮当、呼啦啦、叽里咕噜、淙淙、吱吱扭扭等等,虽然它们作用“小”,然而数量繁多,数之不尽,而且作用不可小觑。①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让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境。如:《水公园》中的“它们一会儿在树枝上,在房檐下,‘唧唧喳喳’,又跳又唱;一会儿飞到草地上觅食;一会儿又落在积水里‘扑拉扑拉’地洗澡,羽毛弄得湿漉漉的”,几个拟声词把鸟儿们雨后欢乐的情形活画了出来。②运用拟声词可以形象地描摹人物的心情或情绪。如:《美好一瞬间》中的“他轻轻地折着柴火,不时发出‘嗑啪嗑啪’的轻微响声”,使人不仅听见了折干柴的声音,又好像看见父亲折断柴火时的动作状况。通过“‘嗑啪嗑啪’的轻微响声”,表现了父亲怕惊醒女儿,想让女儿多睡一会儿的关爱心情。如果没有拟声词的参与,这些形象的表达就会有所逊色了。
二、使用拟声词的要点
作文时,恰当地运用拟声词,能生动逼真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的状态等,并使读者产生联想和实感,从而增强文章的美感和立体感。“拟声”作为一种普通的修辞手法,它和其它修辞配合使用,会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效果更趋于完美。因此,我们要重视拟声词的使用。
拟声修辞虽然比较简单,运用起来却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1、拟声,必须拟摹相似化
我们说龙吟、凤鸣、狮吼、狼嗥、虎啸、犬吠、马嘶、羊咩……这里面的拟声词都是经过时间锤炼出来的形象化词汇,我们作文中使用拟声修辞时,也要注意拟摹得相似,甚至逼真。如“公鸡‘喔喔喔’一打鸣”,“‘吱’的一声,门被轻轻地推开”,“机灵地一扭身子,‘哧溜’出了我的手心”,“落在积水里‘扑拉扑拉’地洗澡”等句中的拟声词,都遵循了拟摹形象化的原则,声效与事物本来的声响是十分相近的,所以读来亲切、自然,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2、拟声,必须具备真实感
我们知道,拟声手法能够使读者由“声”产生联想,产生真实感。“真实感”就是发出声响的事物的当时的形态,也叫形象感,它包括拟声词的听觉形象色彩或听觉形象意义,如听觉的、视觉的、触觉的、动觉的等等,其中只是以听觉形象的为多。因此,我们说,听觉形象色彩是拟声词第二性义素的基本的和主要的内容。如“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呼嗒呼嗒的搅拌声,嗑哒嗑哒的切菜声,噼啪噼啪的折柴声”,首先是付诸听觉的,流水声是“哗啦哗啦”的,搅拌面粉什么的是“呼嗒呼嗒”的,切菜声是“嗑哒嗑哒”的,折柴声是“噼啪噼啪”的,都很真实形象。接下来,从这些不同的拟声中,我们会产生视觉形象,似乎看到了这些活动的过程;会感触到这些声响伴随的行为状态;还会通过联想还原出声响中父母亲在干着什么。又如“‘吧嗒’,母亲关上门出去了”,我们眼前便会出现母亲离开时随手关门的具体动作。这就是使用拟声词能使语言形象、生动,给人以如见其境的感觉的原因。
3、拟声,必须配合情景
某些声音的发出,跟当时的“人情”、“物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暑天才有知了叫,秋季才有蝈蝈鸣,这与物景是紧密联系的。如人的心情不好时,听到的流水声是“呜咽”;心情欢快时,同样的流水声便成了“淙淙唱着歌儿”、“叮当如鸣佩环”,这就是人的心情在起作用。因此,要摹拟某种声音,就必须注意配合当时的情景,这样才能使“声”成为文章的有机部分,进而产生传“声”达“情”的效果。如“湿漉漉的枝桠在风里摇啊摇啊,摇散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珍珠项链,“哗啦啦”地落在树下的积水里,“噗”,“噗”,溅起一朵朵银色的水花”一句,大环境是雨后的公园,小环境是风摇着湿漉漉的树枝,水滴从树叶间一串串落下来,“哗啦啦”是成串的水珠落入积水时的响声,而“噗”“噗”是溅落的水花的声音,把“噗”“噗”分开写,则表现了溅落的水滴是这里落一滴,那里落一滴。同时,这句描摹,也衬托出了小作者清爽愉悦的心情。
拟声词对人物感情的描绘是有着独特作用的。如“小妹妹,赤着脚,一边呀呀着儿歌”,这个“呀呀”充当了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妹妹活泼、可爱,也说明儿歌是随口唱出的,属于高兴时的自然流露。又如“调皮的石榴刚被我握在手里,却机灵地一扭身子,‘哧溜’出了我的手心”一句里,“哧溜”也是活用作动词的,它便有了具体而形象化的动作,把石榴人格化了,这时的石榴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滑出了“我”的手心。这里所表现的不仅是一种欢乐的情绪,而且也给人无限的遐想。显然,用拟声词代替动词,不但节省了笔墨,而且有形有声,使描写更加生动、逼真。
用好拟声词,就可以让“小”词汇发挥“大”作用,我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得很好!
范文引路:
美好一瞬间 金华
“去叫她起来吧!”
“再让她睡一会儿吧!”
这是上初三以来,我早上经常听到的对话。
每天清晨,当邻居家的公鸡“喔喔喔”一打鸣,母亲和父亲便起床为我忙着准备早饭。
今天早晨,门外又准时响起“悉悉索索”的声音。母亲每天总是会把动静压到最低,尽管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叮叮当当”很清脆,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呼嗒呼嗒的搅拌声,嗑哒嗑哒的切菜声,噼啪噼啪的折柴声时不时地传来,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会把响动降到最低,当然他们不知道我已经醒来。
门外偶尔有细微的交谈:“去把她叫起来吧。”父亲使劲压低他那粗犷的声音,母亲不做声,也许她摇了摇头或是摆了摆手,这我无从知道……门外又恢复了沉寂。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父亲又一次轻轻地说:“叫她起来吧!”“哎……”母亲叹息了一声,终于压低声音说出从起床到现在为数不多的话:“再让她睡一会儿吧,昨晚学到那么晚!”也许是母亲的话说服了父亲,父亲不再做声。他轻轻地折着柴火,不时发出“嗑啪嗑啪”的轻微响声。
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了,“噗噗”直响。这时母亲总会把锅盖留条缝,让水开的声音小一些,因为她担心响声会耽误我几分钟的睡觉时间。
门外的交谈在短短的十几分钟之后再次响起。这次是那么清晰,也许他们就站在门口。“把她叫起来吧。”“好,叫她吧。”“吱”的一声,门被轻轻地推开,饭菜的香味瞬间一下飘满了屋子。母亲轻轻地推推我说:“起来吧。”我“嗯”了一声。母亲待了一会儿,我也赖了一会儿床,因为我不想让母亲看到泪流满面的样子。
“吧嗒”,母亲关上门出去了,对父亲说:“起来了。”于是,门外的声音变得稍大了一些。
我用毛巾擦净脸上的泪水,然后迈出房门,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也许,感动并不是要做一件大事,或看到一个大的场景。其实,感动的事就在我们的身边,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发现,生活中美丽的瞬间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会让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爱的味道。
水公园 心之小语
夏天的雨,是个急性子,来得快,去得也快。踏着落满了紫薇花瓣的雨水,在“水公园”里漫步,那可是一种享受。
眼前耸立着一棵高大的松树,每一根松针上都缀着一颗亮晶晶的小水珠,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的发着光,远远望去多像东海龙王的水晶宫!走近一看,更加有趣,仿佛喝醉了酒的爸爸一样,使劲儿垂着头,湿漉漉的枝桠在风里摇啊摇啊,摇散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珍珠项链,“哗啦啦”地落在树下的积水里,“噗”,“噗”,溅起一朵朵银色的水花,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琵琶行》里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雨后的石榴树也是那么惹人喜爱。只见圆溜溜泛着橘红色彩的大石榴从茂密的绿叶里探出头来,东看看,西瞧瞧,撅着嘴巴,尽情的吮吸甘甜的雨水。可爱的小水珠,忽而和它们安安静静地谈天,忽而在它们的肚皮上打个滚儿,忽而“哧溜”一声玩起滑滑梯的游戏。“小小红坛子,装满红饺子,吃了红饺子,吐出白珠子。”一个小妹妹,赤着脚,一边呀呀着儿歌,一边在石榴树下钻来钻去,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湿了,红扑扑的小脸蛋儿,仿佛也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大石榴。
我忍不住想趁人不备摘一个下来,调皮的石榴刚被我握在手里,却机灵地一扭身子,“哧溜”出了我的手心,一串水珠顺着我的胳膊流进了我的衣袖,好凉呀!我一激灵,不禁仰起头看着它,只见那个大石榴调皮地笑起来了,她笑啊笑啊,颤啊颤啊,把树枝乐得都弯下了腰……
鸟儿们也非常喜爱这美丽的水公园。它们一会儿在树枝上,在房檐下,唧唧喳喳,又跳又唱;一会儿飞到草地上觅食;一会儿又落在积水里“扑拉扑拉”地洗澡,羽毛弄得湿漉漉的,贴在身上,显得非常清瘦。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刚想举起相机给它们照张相,只听“扑啦啦”的一声,它们机灵地抖抖羽毛,不约而同地飞起来,一瞬间就隐藏到茂密的法国梧桐树的枝桠里去了。
“哗啦,哗啦”,我踏着落满了紫薇花瓣的雨水,在“水公园”里漫步,仿佛来到了迷人的江南水乡一般。
1天 〉24小时作文
让善良的根扎得更深作文
给孩子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作文
不一样的暑假作文
我们身边的数学(1)(更新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