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改写《长相思》

发布时间: 2018-05-20 10:53:52 作者: rapoo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

——改写《长相思》

清朝末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山海关传来战报:“有外敌侵入,请速派精兵支援”。一听边关告急,康熙皇帝立刻派大将纳兰性德率领十万大军前去迎战。将士们为了保家卫国,毫无怨言,立即全副武装向山海关出发,他们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穿过崇山峻岭,跨过大川小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慢慢接近山海关。

这时已是傍晚时分,将士们也走累了,纳兰将军安排大家在野外搭起帐篷,吃晚饭。晚饭后各自回到帐篷里,每个帐篷里都灯火通明,因为离敌人越来越近了,将士们纷纷商量打仗的计谋,他们一心想打胜仗,保家卫国。

夜深了,将士们也都睡着了,养精蓄锐。谁知天公不作美,忽然刮起大风,随即飘起雪花,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落到帐篷上厚厚的一层,像是戴了一顶“白绒帽”,落到地上变成了厚厚的“白地毯”。又一阵寒风呼啸而来,把将士们从睡梦中冻醒,他们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了。大家穿衣起床走到帐篷外,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开始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因为此时家乡温暖宁静,没有寒风朔雪之声,多么想和家人团聚。

纳兰将军此时和大家的心思一样,也很想念父母、亲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挥笔写下诗词《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他放下手中的笔,希望早日结束战争,早日回到故乡,早日和家人团聚!

妈妈的话:学生时代我也非常喜欢纳兰的词,当琪琪学到这首词时专门从网上搜索相关文章,加深宝贝对词和词人的理解。

这首词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