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丰收的童谣
小小黄莺
摘一朵
雪白的棉花,
秋天——
被我捧在手里;
掰一穗
黄灿灿的玉米,
秋天——
被我香在嘴里;
抓一把
香喷喷的花生,
秋天——
被我吞进肚里;
拔一根,
像毛毛虫的狗尾巴草,
秋天——
编织在我的梦里。
原文:《丰收的童谣》
摘一片
火红的枫叶,
秋天——
被我夹在书里;
捧一只
好大的南瓜,
秋天——
被我抱在怀里;
抓一把
香甜的红枣,
秋天——
被我塞在嘴里;
拾一串
丰收的童谣,
秋天——
被我牵在手里。
妈妈的话: 盈盈语文书上第一单元就是关于《秋天》,为了让孩子真真切切地认识到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妈妈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到秋天的田野里玩。通过在玩中看,看中玩,使孩子亲眼目睹了秋天里的丰收景象。
一路上,盈盈看到了铺在地上的一堆堆玉米,妈妈引导她用近距离、远距离观察的方法,让她描述见到的玉米像什么,孩子天真地说:近看是玉米,远看玉米像是铺在地上的黄色地毯。比喻得多形象呀!见到路旁堆成像小山似的芝麻秆,孩子生动地将它比喻成一个个漂亮的小帐蓬;见到农民伯伯刚收割的黄豆荚,孩子开心地将一串串的黄豆荚比喻成一串串糖葫芦;见到田野里随风摇摆的高梁,孩子兴奋地叫着:"妈妈,我感觉高粱好像在给我们鞠躬拜年呢?"看,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么丰富!这是我们大人所不能比的。
素材来源于生活!孩子有了活生生的写作素材,何愁写不出好的习作呢!在仿写这篇小诗里时,盈盈选择了几个有代表的丰收景象,“棉花、玉米、花生、狗尾巴草”,当然在用词上,也作了一些修改,我告诉孩子:“诗的语言要求既简洁又美,所以在写最后一段时,将“秋天,被我编成一个可爱的兔子,改成“秋天,编织在我的梦里。”更体现了诗的意境。
刚开始,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写成”秋天,编织在我的梦里。”妈妈告诉她:狗尾巴草,不仅能编成一个小兔子,还能编出更多更好玩的东西来,所以就有了编织的梦想。听了妈妈的话,孩子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诗的意思。
拔一根,
像毛毛虫的狗尾巴草,
秋天——
编织在我的梦里。

文字写在这里

her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