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是我小时候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的偶像级别的人物,他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1978年和1982年,陈景润两次受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的最高规格的邀请。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了科学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
就是这位数学天才性格内向,在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四中当数学老师, 却因学生听不懂他讲的课而被退回原校, 在厦大图书馆工作。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惜才爱才,并不遗余力、不拘一格地发现和培养人才。到厦门大学了解到陈景润的情况及其正在研究的数学课题,破格将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亲自指导。
1985年6月12日, 华罗庚在日本东京大学做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发作倒在了讲台上。陈景润获得成功后,时刻不忘华罗庚的恩情,噩耗传来让他悲痛万分:“华老走了,支持我、爱护我的恩师走了……”
此时的陈景润也已重病缠身,连穿衣吃饭都得别人帮助,但陈景润无论如何也要参加恩师华罗庚的追悼会,而且追悼会开了40分钟, 陈景润坚持站了40分钟!
陈景润的成功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经营”自己的事例:你在一个人面前一文不值,在另外一个人面前可能就价值连城!
1996年,我担任河南省教育厅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中心教研组成员,在林州市开年会的时候,当地一所职业学校的校长说起来自己为了扩大学校的影响,特意从清华大学聘请了两位退休的教授,但教授讲的课学生一点也听不懂,后来教授自嘲到:“我是设计制作飞机的,但飞机轮胎坏了,我还真的不会修!”
清华大学的教授不会不优秀,但为什么学生不接受?原因很简单,他们都忘了“菜好胃口才好”的道理,清华大学的都是“学霸”,职业学校的学生直想“罢学”,就好比教授是从30层楼往下看地面上的人很小,但是地面上的人看30层楼上的人也会很小,两厢不情愿,不接受教授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个人成功的“三要素”:读好书、见世面、遇高人。回想起自己从一名普普通通的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成长为一所普通高中的副校长,真是感慨万千!从小到大受老辈人的言传身教的影响,让我很早就知道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也更庆幸上高中时遇到这辈子的贵人——潘老师。这就说明一粒再名贵的树种(权当自恋一次吧),如果不去精心培育也无法长大成材。而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儿,是要善于发挥自身的长处,锁定人生奋斗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克服人性的弱点,把自己的一生规划得既合理又趋于完善。
爷爷一辈子“经营”好了一个大家庭。虽然只认识两个字(他的名字),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生存,他很早就担任村里的饲养员,最拿手的活儿是喂牲口,不管是瘦弱的还是倔强的,在爷爷手里都是服服帖帖的,只要是爷爷犁过的地真正达到了精耕细作的程度,土坷垃细碎的程度更是给生产队领导一次次的惊喜,。
后来,爷爷年纪大了,种地也不需要再用牛了,不喂牛改喂羊也把羊喂得出类拔萃!我父亲这一辈各自都有赖以生存的技能,我们这一辈又全部大学毕业,所以几十年来爷爷的名声一直很好,不管是家里家外都不曾有人说过二话。
父亲“经营”着自己的诊所,让方圆几十里的乡亲受益,“经营”着我们兄妹“五子登科”,母亲“经营”土地,也“经营”着一大堆规矩,对我们人生发展的影响相当于“精耕细作”:去粗取精,引导我们将各自独特的优势不断地调整升华,最终被社会所承认。
我和弟弟妹妹都“经营”着各自的事业,虽小有成就,但都把那些看做是走向成功的开端,既不陶醉于昔日的成就与辉煌,也不沉浸于昨天的悲痛与沮丧,低估自己的实力,低估自己人生的真正价值。我们一直行走在奋斗的大路上,为了成就明天更大的事业,不断学习,不断超越,紧紧抓住自己的长处,力争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人一定要科学合理的“经营”自己,因为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一生很短,短的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
然而,有些人怀才不遇,失去自我发展的良机,在晋升、晋级、生活、家庭、事业等方面总是经过的太快,领悟的太晚,错误“经营”自己的事业和前程输得干干净净。
所以我们要“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就应该珍惜人生路上的亲情、友情、同事情 、同学情 、朋友情,感恩生活中所有帮助点悟过我们的人;就应该把自己的不合理的观念“清零”,长久保持自己心智的清明与感觉的敏锐;就应该聚精会神地做好当前之事,以真诚的心欣赏周边事物,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以负责的心,做好该做的事,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错误,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理念,以宽容的心,包容伤害你的人,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以感恩的心,感谢所有的朋友。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