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旅行 最浪漫的教养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5-27 10:38:04 作者: rapoo

七八月份的《家长会》终于寄到了,女儿贾晓羽这次做了次封面人物,再次感谢小朱编辑。这篇文章是发在《家长会》上的,我就再在这里发一下。

眼界有多宽,心就有多大。女儿十岁了,我们带着她去了一些地方。带孩子去旅行,虽不敢说是最好的亲子教育,但是,在我看来,旅行之于孩子却是最浪漫的教养。走出家门,利用广阔的自然环境和多样的人文气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塑造孩子健康积极的品格、坚韧不拔的毅力、随遇而安的心境。旅行,会带给孩子不知不觉的变化。多带孩子出去旅行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让旅行成为生活的常态

女儿三岁时,我带她去了国家5A级景区——洛阳新安县的龙潭大峡谷。小小的女儿穿着白色的公主裙,穿着双凉鞋,一直是自己走。引得不少路人惊叹,不断地有游人提醒我:“快抱抱孩子吧,别把孩子累着了。”

女儿三岁半时,老公带她去北京。女儿四岁时,我们带她去洛宁的神灵寨、三门峡的双龙湾;五岁时,我自己带她去海南。六岁,女儿上小学了,我也如许多不能免俗的家长一样,给孩子报了舞蹈班、绘画班、小主持人班。学习之余,孩子还要去上这些课外班,双休日也都被占用。孩子暑假时,也是我们工作正忙时,所以,只是把孩子送到了夏令营,我和老公都忙得不好意思休假。孩子上小学的这几年里,我们也去了洛阳附近的一些景点,如小浪底、西泰山,龙峪湾、重渡沟等;但总的来说,一家人出行的机会还是少多了。

让我又开始重视起旅行的是那次被误诊事件。2012年六月的那个端午节,我们一家刚从小浪底玩回来。我颈部有了一个肿大的淋巴结,被洛阳的医院诊断为癌症。抱着绝望的心情,我和老公去北京大医院再看一下,当时,我带着女儿,心想,这就是最后一次陪女儿旅行了,带孩子在北京好好玩玩儿。

结果,北京的几家大医院否定了洛阳医院的说法,说我没有肿瘤,只是炎症。狂喜之余的我,决定,以后要抽出时间陪孩子,到处去旅行。不要觉得工作上离不开自己。这个世界离了你并不会停止转动,但是,对家人来说,你却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以前总以为,人生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光阴,一眼望不到尽头。可是,就象一个贪玩的孩子,漫不经心地赶路,偶尔一抬头,却发现眼前的路断了,脚下只是万丈深渊,把人惊出一身的冷汗。一场误诊,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让我认识到:健康、平安、平凡的生活即是人生的要义。

所以,这次误诊,让我下定决心,要带孩子去旅行。用心去欣赏每一片落叶、每一朵花开;用心去感受每一场秋风、每一片雪花;用心去享受春天的花香、冬日的暖阳;用心去体味夏日的炎热、秋日的斑斓。

以前总以为,旅行要做很长时间的准备,这次误诊,让我觉得:旅行并不需要长途跋涉,仅需要你的意愿和迈开的双脚。

于是,我再外出时,会给孩子请假,宁可耽误一两天的学习,而带她出去感知外面的世界。好在,女儿的班主任王俊峰老师是个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好老师,她总是说:“去吧,对孩子来说,见识比学习重要。”

我不再要求孩子次次考试名列前茅,我不再让她上好多课外班,削减得只有一个绘画班。这样,每次的双休日,全家的时间一致,一天时间让孩子学习、做作业,我们做美食;一天的时间用来去洛阳周边的地方玩儿,或者去景点,或者去乡野。春天到了,我们每周都会来一次小小的旅行,体验一份来自自然的魅力,看看油菜花的灿烂,天空的蔚蓝;夏天到了,我们会去看那金黄的麦浪;去深山竹林中体会王维的《竹里馆》的意境;去葡萄园里采摘葡萄;去海边享受海浪的亲吻;冬天到了,我们会跟着驴友们去一些原生态、未开发的山里看冰瀑。

孩子放假时,我和老公尽量把休假时间赶到一起,然后全家出游,去远一些的地方。我们去了西北、东北,北京、天津。这个暑假,我们准备去内蒙。

旅行 最浪漫的教养

以前,出去玩也就玩过了,顶多是拍了一些照片。2012年以来,去之前,我会上网搜下攻略,途中,我会及时整理行程,会随身带一个笔记本,晚上在宾馆住下时,我会简单记录下来,等返回洛阳后,再详细记录旅行中的点滴。也会让孩子自己记录一下旅行生活。会尽可能地给孩子讲解一些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我常把出行的文章写在qq空间里,写在博客里。常有好朋友羡慕地给我留言“真羡慕你们的生活状态,只是我们孩子学习太忙了,没有时间”。我的回复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要等待。”

是啊,我们的孩子,时间被作业和辅导班填满了,被电子产品填满了;老师和家长总会说,现在的孩子不会写作文,于是,社会上会开办有许多作文培训班。它能提高写作水平么?那是很多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它教出来的只是新的八股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而真情实感从真实的生活经历中来。

许多父母有着功利主义思想:弹钢琴是有用的,玩沙土是没用的;学冰球是有用的,捉迷藏是没用的;补习班是有用的,过家家是没用的;下围棋是有用的,玩积木是没用的… 沿着“有用论”的思路,旅行,就是瞎玩儿,既考不了级,也没证书,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长,当然是没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

现在的孩子学跳舞、学弹琴,满足于考过了多少级,而其中的灵性呢?没有。写作、弹琴,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生活。你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发现美、发现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色彩,观察早晨的朝霞,傍晚的夕阳;你带领孩子去看天鹅、去听涛声,那么,当她弹小天鹅的时候,当她弹自然界风声、海声、水声的时候,是不是会更有美感和灵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语数英的知识,钢琴、美术、体操的技能,这些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则是软实力。就像一台电脑,硬件固然重要,核心竞争力其实是软件。软实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响发展、最能营造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

旅行,不在于是否去过香港欧洲还是迪斯尼,不在于住多豪华的酒店吃多丰盛的美食,也不在于拍了多少照片。旅行,让孩子认知世界,亲近自然,尊重不同文化,学会观察与发现...

美景不仅仅是目的地,还应该是在路上,旅行也不仅仅是目的地,还在于感受沿途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点点滴滴。

我们不用再指着地图,抽象地告诉孩子:这是哪个省,这是哪个市;孩子把《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背得烂熟,“金黄的是沙漠/深褐的是高山/碧蓝的是湖泊/翠绿的是平原/  淡绿的是沼泽/浅蓝的是海湾……”“珠穆朗玛峰/举手能摩天/南沙诸海岛/撒开珍珠串/五岳竞雄奇/江河扬征帆/  沿江而下/看三峡之险/登上泰山/望日出壮观。”而当我们带领着孩子亲自踏上祖国的土地,还有比这更能让孩子亲身体会到祖国的辽阔和美好么?

当我们带着孩子行驶在西北人烟稀少的公路,看着遍地的牛羊;当我们带着孩子,绕着美丽的青海湖,看着美丽的鸟岛、金黄的油菜花;当我们带着孩子登上长白山,看着美丽的天池;心中的那份大美无言,心中的那份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感知,不比我们在课堂上分析段落、分析中心思想更有效果么?不是能让孩子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么?

当孩子在背“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些当初看起来是描写的名句,现在看来,却是如此苍白无力。这些比喻、这些排比,哪比得上带孩子泛舟于漓江之上,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美。

当我们带着孩子坐飞机、坐轮船、坐高铁,当我们带着孩子开车、骑自行车、背着背包和驴友们一起山中穿越,你还发愁孩子搞不懂数学中每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么?你还担心孩子搞不清方位和角度么?

旅行 让孩子更独立

带孩子去旅行,去体验不同的地理和文化,去体验别样的生存方式,去体验别样的人生所构成的多姿多态的文化。

旅行增强了全家的凝聚力和幸福感,平时,工作忙、压力大、心情差;而旅行,远离了工作、远离了家务,远离了烦恼和琐屑,清风满怀,内心澄澈,甜蜜而惬意!

孩子五岁我带她去海南时,下飞机等行李时,孩子会跑到最前面,自己去操心、去找我们的行李箱;孩子早上起来之后,穿衣、洗漱、整理内务等自己独立完成。我们一起出去了,我们就是一个team,一个组合,让孩子从小有这个概念,不是你是我孩子,我是你妈,你得听我的,我得伺候你,然后你就得怎么样。其实我们是平等的,从小可以让她很多事情鼓励她自己做。尤其在旅行当中,换了一个环境之后,她更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东西。

现在,每次出去,需要带的药品、帽子、衣服等,孩子都会提醒我,连机票、车票,她都会提醒我检查一遍。我们去东北时,在沈阳,一个东北的朋友到我们所住酒店大堂等我们,要请我们吃饭,当时,女儿急匆匆地收拾好自己,就去叫同行的两个阿姨,结果,她们两个还在床上呢。于是,我和女儿匆匆下楼,免得让朋友多等。从这一点上,孩子的自信、守时,让我很高兴,觉得从小处表现了孩子的修养。

在东北,从长白山返回长春市区时,已是半夜,当时,同行的几个人都睡着了;为了安全,我和女儿强打着精神,不停地和司机师傅聊着天,以免他犯困,开车不安全。

带孩子去北京科技馆、天文馆、海洋馆;带孩子去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带孩子去海边、去高山------和孩子一起,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现在,我们似乎对旅行上瘾了,经常是“身未动,心已远”。而旅行增长了见识,你见的多了,自然就会心胸豁达,视野宽广。

生命就是一场盛大的旅行,日子是路途中你经过的每一站风景,或美丽、或温暖、或忧愁、或喜悦。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金钱,有限的精力,去看无限的风景-------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