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亦真亦幻的--“类童话”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5-27 10:39:21 作者: rapoo

亦真亦幻的--“类童话”

我们对童话并不陌生,甚至说太熟悉了。大多数学生也都喜欢阅读童话并尝试着写过童话。

童话是写给孩子们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实的故事,而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让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得以实现,让一切有趣的事情能够发生。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它想象力丰富,夸张强烈,带有浓厚的想象色彩,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情节奇特的故事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即使是成人,也大多喜爱童话故事。

这里我要说的不是童话。而是一种类似于童话,但又有别于童话的写作现象。请允许我把它叫做——类童话。

一、类童话是何方神圣

就像生物的演化一样,作文的格式也在不断地被创新——演化着。类童话就是从童话里被悄悄地演化了出来。

我们知道,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样式。童话最早产生于民间,它从神话和传说演变过来,世世代代在人民口头流传。从民间童话发展到完全由作家个人创作的文学童话,逐渐成了最受小读者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学生喜欢写自己构思的小童话故事。然而,我们更多的作文练笔是要偏重于写人记事的。就在写人记事作文中,有些同学加入了一些创新的元素——童话色彩。这种童话色彩就像在文章中撒入了一点点调料,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没有影响整个写人记事的大方向和大主题。这种调料性的文字,就使文章改变了纯写人记事的性质,于是,类童话就产生了。(8年级)李楚涵的《我想起了树的叮咛》一文可做代表。

《我想起了树的叮咛》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就是写体育训练休息时,看着眼前的杨树独自静坐,这时听到了树给自己说话。树问她:“你的心,高吗?”这似梦似幻的感觉给了小作者启示。于是在遇到街上的一个环卫工人冷面世人的喧嚣时,联想到了树的“叮咛”——从此以后,自我鞭策走向了自觉学习的道路,“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树,高高的,直直的”。最后点明:“那树的叮咛是怎么回事,我不再想。我只是想,或许,那树的叮咛,是我对自己的叮咛”。

当然,树不会说话,也许真的是一种思维的幻觉。小作者就是利用这一点童话式的插入,让文章有了趣味,让读者有了思维的空间。

二、怎样运用好类童话

我们研究一种写作技巧,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为提升我们的作文质量服务。类童话,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表现手法,我们要熟悉它的特点,以便正确的运用它。

1、不脱离现实的原则

如果说童话是超现实的,而类童话必须是附着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文章的主题部分就是在写一件真实的事情,而童话部分只是一种有机的插入。就像一盘菜肴,它的食材是真实的生活,而童话便是撒在里面的佐料面,佐料面的作用是使菜肴更有滋味。因此,写类童话要以真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主体,不能虚构主体事件。《我想起了树的叮咛》一文,它的主体事件是真实的,而插入的树的“叮咛”,我们可以看作是一种幻觉,或者是心理反响。大家都能够接受,因为都明白,这仅仅是一种表现手法而已,绝不会认为“你在瞎说”。但是,如果不这样插入,而是直接写,如:“也许树会对我说”,那效果就没有树自己说话生动新奇。

2、不喧宾夺主的原则

主,就是不脱离现实,所选的事件是真实的;宾,就是插入文章中的童话。写类童话作文不要喧宾夺主,也就是不要写成了真正的童话。要让文章处于亦真亦幻的状况之中,让读者保持惊奇有趣的阅读状态。《我想起了树的叮咛》一文做到了这一点,在结尾处小作者特意点明“那树的叮咛是怎么回事,我不再想”,强调了“宾”的次要地位,而让我们集中目光去关注“我只是想,或许,那树的叮咛,是我对自己的叮咛”这个主旨。

小雪紫嫣的《男孩和树的故事》,虽然童话成分多一些,但是,它也遵循了不喧宾夺主的原则。故事并不复杂:男孩生活在树林里,与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男孩长大之后,带人来砍伐了这片树林,造成了生态失衡,这些都是写实。而文章从某一天男孩突然离去之后插入了童话,来渲染树对男孩的思念。接着写男孩归来,说明此行的目的,用心理描写方式来展现树的愤慨。这种滥伐树木,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酿成自然灾害的悲剧确属事实。这个“主”得到了“喧”,而文中类似幻觉的童话镜头——“宾”,却起到了辅助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3、不墨守成规的原则

不墨守成规,就是要敢于创新。鲁迅先生说过:“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鲁迅先生所说的就是要敢于创新。教育大家徐特立也说过:“熟是经验,巧是创造。”可以说,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超常的,他们常常“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费尔马语)”。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慢慢地走出模仿,走向创新。

对于类童话来说,有着比较广阔的创新空间。尤其是在作文考纲提出淡化体裁的前提下,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作文的正确方向。我们从(6年级)董金钊的《写满唐诗的枫叶》一文中,可以看出这种令人惊喜的创造性尝试。

《写满唐诗的枫叶》既像童话,也像类童话。从它“随手捡起那片美丽的枫叶,我写上了一首满含热情的唐诗,而后把它送进风里”可以判断,这是写实;而接下来写枫叶的经历,便成了具有奇特想象的写幻。这种写幻,不仅有现实的幻想——①受到菊花、蝴蝶的嘲笑;②载着蚂蚁旅行,而且有超越时空的幻想——①帮助了卖火柴的小女孩,②鼓舞了丑小鸭和青蛙王子。最后甘心融入泥土,“化着春泥更护花”了。文章的结尾也是亦真亦幻——“第二年,我惊喜地发现,枫树上生出了一片片写满唐诗的枫叶”,既照应了命题,也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这样安排,也体现了小作者的用笔技巧。

类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创新,是提升作文水平的美丽翅膀。希望爱好作文的青少年人,振翅高飞。

范文引路:

我想起了树的叮咛 李楚涵

说起来不可思议,我竟然听到了树对我说话。

那天上训练课,一番紧锣密鼓的体质锻炼后,我们队的女生坐在台阶上歇息。我的衣服潮湿,呼吸不匀,想找人说说话。身边的女生们正热火朝天地谈论着校园新闻。我很烦厌这种话题,于是独自静坐。眼前有黑魁的白杨,树身上有无数“眼睛”,繁茂的树叶随微风哼着歌儿,模糊又清晰。我的目光停留在树身上,它健康而年轻,没什么特别,只是树身向我倾斜,像要和人说话。“你好!”有声音在耳边响起。“你好!”我下意识地回答。“是树吗?你……好高。”我试探着说。“我是一棵普通的树,但我的心很高。你的心,高吗?”天哪,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训练又开始了。

那天之后,我一直在回忆这事。是我太累了的幻觉,还是那天就是一个梦?

又一次体育训练,结束后,妈妈骑车带我去买菜。路上我看到一个老人。穿着破旧的衣服。骑着拉垃圾的三轮车。他在一个商贩聚集地路口停下,弯腰往车上装载人们倒在路边的垃圾。他的皮肤呈古铜色。突然,路边一个店面的人争吵起来,路人们驻足观看。那老人,我看到他回头望了一眼。又接着做自己的事情了,我的心却震颤起来。他或许也厌恶世俗的喧嚣;他可能也淡然眼前的这一切司空见惯。他与世无争,处理着那些垃圾,做着自己的事,我突然觉得他生活在低处,他的心,却站在高处。

我想起了树的叮咛。

那之后,我感觉自己起了变化。没写完作业?不,挨吵就挨吵,才不要抄别人的;考试结束,收卷的同学指出我的一处错误,我摇摇头,不,谢谢!不改了。你收吧!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树,高高的,直直的。

那树的叮咛是怎么回事,我不再想。我只是想,或许,那树的叮咛,是我对自己的叮咛。

男孩和树的故事 小雪紫嫣

男孩从小生活在树林里,他对树有种特殊的感情,树就像他的父母,关心他,呵护他。

春天,树上刚刚出生“月芽”,男孩就爬到树上去欣赏那点点新绿;夏天,树上长出了宽大的树叶,男孩则躺在树干上纳凉;秋天,叶片凋谢,如同一只只飘舞的蝴蝶在空中旋舞,随后,落在地上,这时,地上就铺成了红毯,男孩最喜欢赤脚走在“红毯”上;冬天,狂风暴雪扑天盖,树的枝丫上披上了冰甲,男孩会拿着小竹竿去敲破树上的冰条……时光是美好的,男孩爱树,树爱男孩。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逝去,留下的是那不变的四季更迭。

忽然有一天,男孩不见了,树非常着急。风来了,是它在抽噎;雨来了,是它的眼泪。好心的鸟儿告诉树:“男孩走了,男孩的父母带他去大城市了。”树的心里充满了不舍,但它是开心,因为它深受的男孩将受到更好的教育,以后男孩一定有所成就,它相信,总有一天,男孩会回来的,树静静地守望着……

一年过去了……

五年过去了……

十年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一个大腹便便,油光满面,眼里闪着狡黠贪婪的光的人来到了树林,树从心底里厌恶这样的的人。男子走到树跟前,用手抚摸着大树,大树憎恶地摇了摇树干,男子好像知道了树的想法,苦笑了一下,将墨镜摘下,抬起头问大树:“你还记得我吗?”树的身体颤抖了一下,那双眼睛它永远都忘不了,它没想到,眼前的这位男子,竟是当初的那个男孩。

男子摇了摇头,对树说:“树呀!这回我来呢!没别的目的,只是想赚点儿钱,还得靠你帮帮忙。”树的心头一震:“你赚钱竟赚到我的头上了,你还是当初那个单纯的男孩吗?”男子哈哈大笑,随后,说道:“我是当初的那个男孩,不过,社会将我磨炼成这样,现在这个世道,谁不爱财,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树,今天,我也不想和你多费话,咱就打开天窗说亮话,这片树林,我要了,这些树,我要了,哈哈……。”

秋风萧瑟,树叶飘落,树的心里充满了烦恼。不久,砍伐队来了,树被砍倒了,树在流泪。

在这个秋天,这片树林毁了,树没了,只剩下一个个树桩。

第二年,一场暴雨降临,发了特大的洪水,没有了树的阻挡,村庄和那个男子居住的繁华城市,都被洪水吞噬了,那个发了财的男子连尸体都没找到。

写满唐诗的枫叶 董金钊

美丽的秋天到来了。枫叶越来越红艳,像火苗燃烧在晴空里。

一阵秋风吹来,一片枫叶打着旋儿,像一只火红的蝴蝶,悠悠地飘落在我面前。随手捡起那片美丽的枫叶,我写上了一首满含热情的唐诗,而后把它送进风里,它便欢笑着飞向远方。

我似乎看到,枫叶带着优美的唐诗开始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它轻轻地落在了美丽的菊花旁,自大的菊花轻蔑地剜了它一眼,不满地嘟囔:“你长得这么蹉跎,黄不拉汲,红不溜丢的,别在我面前晃悠!”蝴蝶见了也嗤之以鼻。落叶无奈地摇摇头,随着风飞走了。

枫叶飞啊飞,遇见了一只爱旅行的小蚂蚁。蚂蚁友好地说:“我们交个朋友,好吗?”枫叶兴奋地答应了,于是,枫叶带着蚂蚁,驾着风踏上了漫长的旅途。

一路上,蚂蚁俯视着地面上的一切,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它看到了从地面上难以见到的另一番景象:花儿小了,草儿小了,一切事物都变得渺小了。这一路上他们帮助了许多动植物,交到了许多好朋友。连那株高傲的菊花也被他们的精神感动了。

他们飞啊飞,奇妙的是他们竟然飞进了童话世界,在皑皑白雪里,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冷得蜷缩着身子,瑟瑟发抖,恐惧无助地贴在墙角。它们和小女孩紧紧挤在一起,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她。枫叶教小女孩读唐诗,当小女孩学会读诗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她忘记了饥饿和寒冷。很快一个寒冷的夜晚便过去了。他们用诗歌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和快乐!

他们飞到了丑小鸭身边,用唐诗给了丑小鸭勇气,告诉他,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并伴着丑小鸭度过了一个孤独的冬天。

他们飞到了青蛙王子的身边,用唐诗告诉他,友谊可以破解一切黑暗的魔法。并帮助青蛙王子变回为英俊少年。

枫叶飞出童话世界,它把小蚂蚁平安送回家,现在也许只有它们两个知道,童话世界由此而改变。

枫叶累了,为了报答大地的滋养,它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怀抱,成了大地的一部分,这真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第二年,我惊喜地发现,枫树上生出了一片片写满唐诗的枫叶……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