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洛阳游随笔(三)
早闻“洛阳水席”乃唐代传至今日的千年古宴。人至洛阳城,腹中饥饿之时,自是想到要品尝此道特色名菜了。
游玩过后,洛阳的朋友打电话告知已在水席源定好房间。听说要去吃有名的“洛阳水席”全宴,不仅是孩子们雀跃欢呼,连我们大人也无限期待。品天下美食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更何况美食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极深刻的传统文化。
在大伙期盼的眼神里,小姑娘端上了水席的八道凉菜。叫住姑娘问道:“水席共有几道菜?”姑娘甜甜的说:“全席总共24道菜。”看八个凉菜小巧精致、色彩搭配完美悦目。孩子们极其喜欢其中的炸小鱼。并在吃着的同时,嘴里念叨着“1.2.3.……”原是在查菜的数量呢!头道大菜当是“洛阳燕菜”,品尝过后,感觉不适合自己的口味,心里对水席稍感失望。谁知,接下来的几道盆子里的汤菜,的确是汤汁鲜美可口,让在座的同伴都连连赞叹。其间小姑娘上了一个空盆,问其何意,曰:“因为是水席,故汤汁很多,此盆供食客倒汤汁用。”听后也觉有道理,如若全把汤灌进肚子,岂不是早早便饱了?接下来便是一道一道行云流水的热菜,其中让我回味的是“油炒八宝饭”,通常我们吃八宝饭,都是熬的八宝粥,此道油炒八宝饭真是独具匠心!因本身就爱好吃米饭的缘故吧,甚感自己吃的挺多。“酸汤焦炸丸、洛阳酥肉、米酒满红红、……”一道道的热菜走的走来的来。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道“鸡蛋汤”,因为我们登封的传统宴席里,最后一道也是“鸡蛋汤”,所以倍感亲切。
想起到陕西之时,看到满大街的“羊肉泡馍”、“水盆羊肉”等特色饭店,品尝后真让人失望之极。不知喜欢“洛阳水席”是否因仍为河南人的缘故,但,“洛阳水席”菜肴的精美搭配以及浓浓的汤汁,真的让我回味无穷!
后记:找了关于“洛阳水席”的传说与大家分享。
传说唐朝武则天时,洛阳东关下园一农夫收获了一个特大的萝卜,民众认为是丰年之兆,于是将它进贡给女皇,武则天一见大悦,即命御厨烹制。这下可是难住了御厨,要用一个普通的萝卜做出让皇上满意的菜,如何下手?萝卜原只是一种平民食物,宫廷厨师并无做萝卜的经验,但慑于皇命,终于做出一道将萝卜切成细丝,再配以山珍海味的萝卜丝汤。武则天用后大为赞赏,并以其具有燕窝风味而赐名“假燕窝”。从此,这道民间的普通菜肴一夜间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皇亲大臣、庶民百姓竞相仿制的宴席大菜。因这道菜起始于洛阳,故称为“洛阳燕菜”。 1973年,时任国家总理的周恩来,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游览,也用水席来款待加国总理。厨师们做好洛阳燕菜后,又用蛋糕精心雕刻了一朵牡丹花放在燕菜上,周总理看着盛开的“牡丹花”风趣地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从此,“洛阳燕菜”改名为“牡丹燕菜”。
洛阳水席的第一道大菜即洛阳燕菜,为水席中的上肴。此菜制作精细,口味酸辣香郁,鲜嫩清爽。由于它能适应多种原材料配置,所以既可用名贵的山珍海味,又能用一般的肉丝、鸡蛋等做配料。其味香郁,十分可口。全席二十四道菜,即八个冷盘、四个大件、四个压桌菜。其上菜程序是:席面上先摆四荤四素八凉菜,接着上四个大菜,每上一个大菜,带两个中菜,名曰“带子上朝”。第四个大菜上甜菜甜汤,后上主食,接着四个压桌菜,最后送上一道“送客汤”。二十四道连菜带汤,章法有序,毫不紊乱。
洛阳水席以其独特的风味、精湛的技艺、逼真的造型、美好的传说,渊源的文化积淀而流芳百世,的确是洛阳古都的一朵奇葩独秀于博大的餐饮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