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也来说酒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6-07 10:54:45 作者: rapoo

也来说酒

酒,以水为源,以粮为料,它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它又犹如空气一般浸透到人类生活和情感的角角落落。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渊源流长。有人把酒单纯地视为一种化合物,它与水有着较强的互溶性,是一种兼醇香、辛辣、甘甜的刺激性饮料;有人把酒看成是一种神奇的魔药,婚丧嫁娶“唯他独尊”,婚礼上它来渲染气氛、丧事中它来衬托悲哀、饯行时它来诉说友谊、出征前它来为友壮行、官场上一切都在不言中。在不少影片中不乏酒的镜头:无论是洋人的威士忌,还是国人的二锅头,他们或优雅地品,或豪放地饮,或粗鲁地灌、或羞涩地抿……酒,的确是个神奇的东西,任何人在任何心境下都能从酒的摇曳中品出自己的味道:少年寻的是刺激,青年碰的是事业,老年则在沉默中追逐遥远的回忆。

中国人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饮酒风俗也名目繁多:满月酒、百日酒、饯行酒、壮行酒、回门酒、交杯酒、祝寿酒……劝酒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朋友升迁要喝祝贺酒、聚会迟到要喝自罚酒、朋友请客要喝回敬酒、客人之间要喝互敬酒,有时还要来个代饮酒。河南对劝酒别有一番风趣,大都是劝着喝,为了让对方饮下一杯酒往往是“争执辩论”半小时,谁说不过别人就甘愿认罚——喝。劝酒词更是妙趣横生:“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头三尾四,背五肚六,鱼尾一翘,全面扫到。”老公自幼在油田长大,不怎么懂得酒场上的规矩,每每遇到老乡聚会总因不愿“狡辩”而端杯,常常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他先倒下了)。

酒一直在陪伴着历史兴亡的脚步前进。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写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兴也有酒,亡也有酒,确可谓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酒本来是粮中的精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品,杯杯美酒不仅承担着赏心怡情的使命,又可起到养气补身舒筋活血之功能;不禁有解除疲劳壮神御寒之魅,还有杀菌消炎、调味去腥之妙用。自古有陶渊明醉后成佳作、李白酒后诗如泉。可人类有时候却将酒误用歧途,把酒当成交易、当成了工具。许多名酒被当成了“敲门砖”、“润滑剂”,“买茅台的不喝茅台,喝茅台的不买茅台”这不仅仅是对社会风气的辛辣讽刺,更是酒文化畸型发展的怪胎。随着酒作用的扩大,犯罪率也急剧上升,因为某些掌权者“醉里乾坤大,壶里日月长”歪风邪气的蔓延,致使一些人信奉“欲破坚称酒为军”,还有一些老百姓苦不堪言,也只有把酒瓶戏称“手榴弹”的份。当官者一个个“喝坏了肝,喝坏了胃,喝的老婆背靠背”,逢迎者“舍命陪君子”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叫苦不迭,更有甚者酒后乱性毁了自己的家庭,因失去理智行为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喝酒为的啥?追寻?迷茫?麻醉?堕落?还是借酒浇愁?酒本身并没有罪,有罪的是那些沉浸在酒中管它春夏与秋冬、自甘平庸、缺乏斗志的瘾君子。

写在后面的话:每每与朋友聚会,常因不会饮酒、劝酒而扫兴,多次被朋友称之为不会生活、不会享受的落伍人。一次在酒桌上,同学勒令我半年内学会喝酒,我也曾偷偷尝试过,终因抵不住那辛辣、苦涩的味道而投降。前几天,在小弟摘抄的一篇杂文《杂话说酒》,虽然是1994年的文章,可读来深有感悟,凭借记忆,写下以上短文,请给予指正也来说酒作文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