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走进孩子的内心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6-12 10:53:20 作者: rapoo

走进孩子的内心

和同学朋友聚会游玩时,小孩子常归我领导,这些小家伙也乐于屁颠屁颠地跟着我。坐在电脑前,我的QQ头像一亮,很快就会有人问我:“老师,您在干嘛?我能跟您说说话吗?”生活中,我有个个头早已超过我的儿子,当同龄的孩子高举着青春叛逆的大旗,他却依然与我和平相处。这些小不点、中学生,还有我的儿子,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这些小友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常有人对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感到不解,因为他们不明白我与小孩子哪有那么多的共同语言。也有人对此羡慕嫉妒恨,因为他们努力地走近孩子、关心孩子,可孩子却紧闭心扉,拒人千里地说:“跟你说,你也不懂!”

其实,只要有童心与爱心,付出真心和耐心,找到与孩子的共同语言并不难。

我和我诸多的小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首,我发现要走进孩子内心要注意这么几点:

一、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事物,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古训是有道理的。想要跟上孩子的步伐,家长就不能止步。

就拿电脑来说吧!孩子痴迷电脑,不少家长视电脑为洪水猛兽,于是,亲子围绕电脑使用权斗智斗勇,结果双方都很受伤。而家长若能接触电脑,学习网络的一些知识,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就不会太盲目。可以引导孩子登录一些有益的网站、建立博客、利用邮箱投稿等,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优质的学习资源,这样电脑也能成为学习的帮手。

有的孩子喜欢使用网络语言,比如“吐槽”、“灌水”“有木有”等,尽管我们不提倡使用这些“新鲜”词汇,但堵不如疏。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表达的意思,然后再加以引导。提醒孩子不说脏话、消极的话,尤其是作文不要用“火星”词语和文字。其实,家长偶尔以“坑爹”这样的词调侃一下,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

我的小友喜欢在QQ里向我“吐槽”(倒苦水),喜欢在QQ里给我讲他的秘密,还有的把习作传过来让我帮助修改,在QQ里很多孩子一改生活中的忸怩,大概文字比语言更贴近心灵吧!顺便说一下,我的儿子也是“我的好友”呢!

二、以低调的态度,请教问题,释疑解难。“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会将他摔垮”这话用在家庭中形容亲子矛盾虽有点夸张,但也有相同之处。对高高在上的家长,孩子内心是不服的。尤其是不愿虚心学习,有错死不悔改的家长,孩子更是时时要造反。

我们常常会惊讶于现在的孩子知道的东西很多,有一些既不是家长熏陶的,也不是老师传授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获得信息有很多渠道。所以,当我们不能依然拿那句老话教训孩子“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这样说的时候,孩子是不屑的。

当我们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不解时,不要采取高压政策,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应该放低姿态去“请教”,了解之后才有发言权。比如:孩子是追星族,是周杰伦的铁杆粉丝。你限制他听周杰伦的歌,你限制得了吗?不如向孩子“请教”周杰伦成名的经历、他歌曲的风格,并和孩子一同欣赏、品味那些美妙的歌词或旋律。在深入地了解之后,没准你也成了周杰伦的粉丝。

学习,通常是引发亲子矛盾的导火索。当孩子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家长给予点拨,而不要训斥:“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你天天在干啥?”你想,挨训的孩子下次还会自讨没趣吗?如果题目不是太难,家长不妨“示弱”,对孩子说:“我一时也想不出来,咱们动脑筋再想想!”当孩子解出来后,家长不妨请孩子当“老师”给自己讲一讲。这样既树立了孩子信心,又加深了印象。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三、以包容之心,理解和尊重孩子。“你是我儿子(女儿),有什么事不能让我知道?有什么话不能对我说?”这样的话你听着一定不陌生。有多少父母希望孩子在他们眼中永远的透明的,而他们忽略了孩子在渐渐长大。长大的孩子渴望有自己的空间。那个空间也许并没有秘密,但不希望有人窥视和涉足。所以,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尊重。

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拆看孩子的信件,偷听孩子的通话,对一些“敏感”问题刨根问底等,结果激战或冷战在家中不断上演。其实,孩子也有疲惫不堪、情绪低落的时候。在孩子不想说话的时候,给孩子最贴心的关怀便是保持沉默。孩子有权利的不想说话的时候不说话。

我们的担心、我们的爱意可以通过别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比如:孩子写温馨的字条,为孩子推荐励志的时文,甚至拍拍孩子的肩、握握孩子的手等。爱是会辐射的,理解和尊重也一样。

要走近孩子的内心并不难,因为,我们也曾经是孩子。当我们怀着一颗简单的心面对孩子,也许与孩子就会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