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的思考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一代人的生活,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形象。这群人在那个时代应该是最时尚的,最先进的,最现代的。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现在大多青年应当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
在这剧情中,有“雨中岳麓”那一段是十分吸引人的,在其中我可以看到青年身上的自由,狂放,激情与活力,这些让我痛快淋漓,看到他们有着为了自己理想所奋斗的决心,用努力走着自己的人生路,我十分羡慕他们能够有一个见顶的生活目标。我渴望一种充实的生活,有着更明确目标的生活,因为人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是没有开始与没有结局的黑暗中的一线光明,未来似乎很遥远,但是在人不曾知觉的情况下便会到来,时间的步伐诡异,静谧,而那之后是一种无形的恐惧。
我向往有激情的人生,那个年代风起云涌,先辈们有志气与闯劲,而我们就少了一些历练,这个年龄,他们在为信念而奋斗,而我还在寻找一个模糊的答案,人当有志我是明白的,可是我找不到。
再看看毛泽东,当时的时事帮他塑造了一个梦,可当下的我应当何去何从?当时的他也许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求,也许是时事,也许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熏陶,产生梦想的原因也可能多种多样,但是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没有梦的时期,他在用学习与实践不断地充实自己,而我呢,在这个暑假里我也是只顾得上放松。毛泽东遵循他积极的本性,我却忘记了我天性的指引。
这我就豁然开朗了,为了那充实的生活,至少也应当积极的享受每天,每分,每秒。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的确在多方面及不上那一代,但是我们也应当为我们当下的世界,为我们的时代而努力,我们这一代与那一代都需要去开创。对,我们可以做到,要打起精神。
梁启超有云:“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确,可是我以为,在此“国”字完全可以替换成时代。未来是要由我们拼出来的!
如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以使命,就如同当时的世界赋予那一代人一样。我没有什么多大的或者多明确的目标,但是我至少希望找到自我,努力做一个适应时代之需的好公民,为了自己,更为了民族与未来。
一代伟人虽已经远去,但是他们留下来的财富却永放光芒。我们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从同学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的演说中语重心长的话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神采飞扬的演说穿越历史的时空在沧桑又正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回荡。
向前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