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期间的母子之争
回想四年前的北京奥运,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儿子每天最关注的就是金牌榜,尤其喜欢看运动员颁奖的那一幕。那时只有十岁的儿子一边“教导”我“无论哪个国家的运动员夺冠,都应鼓掌”,一边数着中国的金牌总数,我们之间虽然偶有争辩,可我依然被儿子的奥运转播所感动,我喜欢那种温馨和童言无忌的辩论词。今年的奥运会,儿子由关注金牌榜转移到赛场直播,关注夺冠的背后更喜欢看赛场上运动员诠释的奥运精神,没有了儿子的转播,我这个门外汉倍感失落。
从7月28日的伦敦奥运开幕式起,儿子就不断更新自己的微博:“精神很重要!能够蝉联三届奥运亚军也是实力!(8月3日)”“又是林丹和李宗伟,这场比赛一定要看啊!王者之战,谁会赢呢?(8月4日)”“李宗伟似乎摆脱不了林丹的阴影,比赛太紧张了!”“六年的林李大战,一年前的决赛重演,以这样中国人的圆满方式结局,世人一定感叹既生林何生李!(8月5日)”“#刘翔预赛摔倒出局#一起安慰刘翔,你的伤痛我们懂。 但愿不会有人埋怨他的退赛,刘翔是一名战士。虽然结果有些遗憾,他依然是中国的飞人,中国人的骄傲(8月7日)”“外媒:伦敦正一步步成为史上最差的一届奥运!(8月8日)”……
我也因喜欢白岩松、韩乔生的奥运解说而对奥运的个别项目产生了兴趣。刚开始几天中国金牌榜遥遥领先让我也着实兴奋了一阵子。后来看着看着就因我的外行话引来儿子的训斥,我们母子之间更是战争不断。
“叶诗文400米混合泳破了纪录,最后的50米真是精彩!”
“今天网上显示还有人质疑,认为她可能使用禁药。”
“妈妈,你能不能看点有用的,这些花边新闻你也信!”听着儿子夹带嘲讽的语气,我转身走进了卧室。
“昊,今天男子射击上,那名外国选手太惨了,网上报道他连续三届都输在离奇的最后一枪。”
“你说的是埃蒙斯吧?比赛场上谁不想拿冠军?他的铜牌令人叹息。”
“我觉得是心态,他可能压力太大,包袱过重,求胜心切,以至于最后一靶跑偏了。网上介绍,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最后一枪脱靶;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最后一枪4.4环;这次伦敦比赛,最后一枪7.6环,相比之下还是有进步的……”
“也许吧,没有站在比赛场上,我们任何人都不能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妈妈,你能不能安静一点,这可是奥运大赛,难道林丹不想超常发挥呀?!”面对儿子的斥责,我恨恨地瞪了他一眼,可就在我瞪他的一瞬间,我发现小伙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想必这小子也为林丹暗暗捏了一把汗,只是没有表露出来而已。
“你懂什么?!难道他想摔倒吗?你看没看到他忍着疼痛单脚跳到重点的?切!”
“我并没有指责的意思呀?我只是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呢……”
“什么呀,你跟网上大多数人一样,就会横加指责!”后来我才知道,儿子刚才在网络上看到很多指责、嘲讽、谩骂刘翔的评论,正为此事感到郁闷呢,恰好遇到了我这个出气筒,唉,我也只有自认倒霉了。
事后,我也更新了微博“祝福刘翔!”并转发了微博“正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言,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刘翔做到了!”说心里话,在国人面前,体育被寄予了太多的寓意,每一名运动员都背负了太多的期望,因为我们很难从赛场中超脱出来,只看重运动员的参与而忽略结果,看比赛如此,对待孩子不也如此吗?奥运期间尽管我们母子战争不断,可儿子的话多少也引起了我的反思:面对明年中考的儿子,努力就好,切不可以明年中考的结果来衡量儿子学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