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利用本周时间我深入课堂听取了本组教师的随堂课。尽管刚开学,老师和同学们的状态都很好,教师们都能按照课堂常规要求,认真备课,提前候课,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整体情况良好。其中高年级段王维、张丽丽老师的课可圈可点,她们的课堂都突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和个性展示,问题设计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汇报展示充分,成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讲解适度及时,教学环节安排较为合理。但同时,也看到了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一些现状:
1、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有的老师上课很认真,精心制作了课件,设计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力求多角度拓宽学生思维,往往40分钟到了,教学内容才完成一半,然后拖堂,听课的人只觉得头脑发胀,不知道其讲课的重心到底是什么。这是典型的跟着感觉走!老师只关注自己想讲什么,但脱离了学生接受的能力范围,没有关注学生真正能学到什么,所以看似下了许多工夫,实际都是无用功。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是这节课我计划让学生学会什么,课后检测达成情况,分析原因,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力求课堂教学朴实有效。比如低年级字词教学,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为本节课掌握几个生字词,要求理解词义,会朗读,会默写,能用重点词说写句子。具体到课堂上讲解要形象生动,不易太多,读读写写是关键,多形式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如果想一节课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必须要科学安排教学环节。首先复习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接下来的新授课。听课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很注意复习环节,从回顾旧知、检查知识的掌握、然后过渡到新课会占到15分钟左右的时间,可想而知,新课内容一定讲不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拖堂。如果新授课内容较多,建议将检查旧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小高年级的课文普遍很长,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取舍,取出重点,抓好线索,将文章精髓理出来。
3、教学内容安排有些随意。
过去常听领导说老师们上课讲的过多,一些老师常常觉得心里委屈,学生不懂呀我必须要讲的更多些才行。今天当我再次走进课堂,看到老师们面面俱到的“满堂灌”,心中不免为老师们感到可惜。有时候我们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课上你方方面面都讲到了,可是结果是什么?是不是你讲到了,学生就一定学到了?!作为教师,我们不做分析和选择,就一股脑的把自己认为该讲的还有学生不懂的都要讲一遍,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负担,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原本进度缓慢的教学变得更为艰难,“欲速则不达”,这种现象需要我们每位教师深思,面对这些聋孩子,我们每位教师都需要学会“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真正让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获。
4、课堂上读读、写写仍有欠缺。
回顾整个听课过程,突出感觉一点就是朗读太少,轻视书写。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多数老师们只是让学生朗读了一遍课文,其余时间都用在理解、拓展上面,脱离了课本的教学往往是上课热热闹闹,下课啥也不会,更有甚者课文还读不通。试想,来课文都读不通,将许多虚的花哨的所谓拓展又有何意义呢,真正是本末倒置。其次,老师留给学生课堂练写的时间太少,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字词教学,应适当减少讲解的时间,留出十分钟让学生课堂练笔。高年级可以将一些练习穿插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以及仿写能力,为写作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