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从课文到生活 珍惜每一分钟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6-18 10:51:01 作者: rapoo

从课文到生活 珍惜每一分钟

——《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是一篇非常有趣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课文内容很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前,我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让学生坐下,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回答后,我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从学生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进行讨论。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看一看课文,朗读的点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在仔细品读后,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作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的心情。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抓住“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3、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重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按时起床,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趁机和学生交流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帮助孩子测量与之生活贴近的一些活动,比如“一分钟能跳几下绳?”“踢几个毽子?”“能写几个字?”“能做几道题?”等测试。这时,我又告诉学生,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使十几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很多张报纸……这时,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于是,我又将搜集的一些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课堂的结尾,送给学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兰克林(美)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培根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读书人网 >五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