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善美融入人的灵魂深处——读《青铜葵花》有感
最近我读了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我的感触很大。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女孩葵花跟着爸爸下乡来到了大麦村,而青铜就是大麦村的一个哑巴男孩,葵花很孤独,青铜也很孤独,于是面对着河岸的相隔,青铜和葵花通过目视交上了朋友,一场意外,葵花的爸爸失去了生命。可怜的葵花自小就没有了妈妈,现在又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爸爸,于是干校的人们就和村长商量,让一个老乡来领养葵花,善良的青铜一家在本不富有的情况下领养了这个小女孩,于是青铜和葵花成了兄妹。
青铜一家的日子本来就很拮据,现在再加上葵花就更加艰难了,于是他们一家还是坚持让一个孩子上学,但是他们只能供应一个孩子上学,于是就采用了抓阄的办法,但是善良的青铜用了自己的一个秘密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妹妹,而且从此以后大麦村出现了有历史以来,大概没有过的情境:一个小女孩每天都骑着牛上学,还有一个小哥哥一路护送着。每天早上他们准时出发,放学时,青铜和牛就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早晨,一路上,葵花在牛背上背诵课文,到了学校,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放学回家的路上,葵花就在心里做那些数学题,回到家,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作业。每回,青铜都把葵花送到学校后,葵花都是跑进校园后很快就又跑了出来:“哥哥,放学了,我等你。”他就生怕青铜把她忘了。青铜怎能把她忘了呢?也有一回,青铜因为爸爸交牛交晚了,迟了一些时候,等赶到学校时,葵花就已经坐在校门口掉眼泪了。
下雨天,路上的泥土成了油滑油滑的泥糊,许多孩子从家里走到学校时,鞋上已尽是烂泥,还有摔倒的,一身泥迹斑斑。但葵花浑身上下,都是干干净净的。女孩们羡慕得都有点儿嫉妒了。
看到这里我想到我们的孩子,每天也都是由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接送的,很多同学的爷爷奶奶都是年迈的老人了。无论刮风下雨都能按时来接送孩子真的很辛苦。我想我们的孩子心中是否能种下感恩的种子,时刻记得长辈对自己的疼爱,长大后懂得回报长辈呢?最起码现在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让孩子懂得感恩。今天天下了很大的雨,而且这场雨就在我们刚刚放学走到校门口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没有带雨具。我从电动车里急忙取出雨衣的一小会空的时候,豆大的雨点都把我的车座都淋湿。一路上都看到很多的孩子在急忙赶回家,也有的家长来接孩子也没有带雨具,因为天没有下雨的前兆。快走到家的一个拐弯处,碰到一辆车,很奇怪这辆车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小女孩突然就停车了,只见里面的一个老人说:“爷爷正准备给你送雨衣呢?”谁知这个小女孩可能是被淋得很厉害了,也可能是生气了就对爷爷大声吼:“走吧你,我不要了。赶快回家吧,烦人。”也许是她嫌爷爷送的雨衣太晚了。于是就生气了。真是一个不愿看到的情境。希望我们心中的真善美多一点,对人能和善一点。还有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竟然对她爷爷说:“你能别抽烟了不,少爷。”当时我和几个家长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是一个孩子该对爷爷说的话吗?幼儿园的孩子还小没有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但是我们的家长呢?孩子的父母呢?这是你们教育的失职呀,对待老人怎能用这样的态度呢?
当我看到这本书中的这样一段:“青铜在一个大雪天去买芦花鞋,妈妈让他穿上一双鞋再去卖。于是他就从当中挑选了一双可脚的穿上走到了大街上,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几乎没有人出门,所以他的鞋上就下了一层层厚厚的雪,竟有个人把他的鞋当成了死鸭子。当了中午他的鞋一双也没有卖出去。他有冷又饿。后来来了几个干校的人回城,他们路过这个桥头看到了编织很精美的鞋,还散发着稻花香,这勾起了他们对下乡生活的回忆,于是他们决定买一双带回去挂在墙上当做工艺品。于是他们一行九个人,一人一双,其中有一个人买了两双,于是青铜的鞋被销售一空。青铜高兴得唱着歌回家了。但是他刚走一小会就听到后面有人喊:“那个买芦花鞋的孩子,你停一停。”
那人问:“我看到他们买的芦花鞋了,心里好喜欢,你还有卖的吗?”
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
那人失望地一摊手,并叹息了一声。
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他的目光垂落在了自己穿在脚上的那双芦花鞋上。雪在芦花鞋下咯吱咯吱地响着。他越走越慢,后来停下了。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了脚上的芦花鞋上。但心里还在颤颤抖抖地唱着歌。
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
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从雪地里捡起那双芦花鞋,放在眼前看着。因为是新鞋,有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还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他的赤足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当那人正要踏上轮船码头的台阶时,青铜绕到了他前头,向他高高地举起了芦花鞋。
那人喜出望外,伸手接过了芦花鞋。他想多付一些钱给青铜,但青铜只收了他该收的钱,朝他摆了摆手,然后朝着家的方向,头也不回地跑动着。
他的一双脚被雪擦得干干净净,但也冻得通红通红……
,每当我看到这段我就很感动,多么懂事的孩子呀,在现在物质丰富的孩子面前这种高贵的品质真的很难得,孩子们应该学习这种坚韧的精神,做事认真的态度,做人真诚的品质。
还有当他们全家遇到了蝗灾时,奶奶当掉了手上的戒指给他们换来了半袋米。青铜为了给葵花改善一顿生活,在芦苇荡里蹲了半天,终于逮到了一只野鸭子给葵花熬汤喝。多么浓厚的兄妹情。为了节约家里的口粮,年迈的奶奶要到妹妹家去住一段时间,其实奶奶是想到妹妹家那里打工拾棉花,一来可以减轻家中的开支,二来可以给两个孩子挣够做一身棉袄棉裤的棉花,让两个孩子好过冬。可谁知年迈的奶奶累的晕倒在了地头上。被爸爸的表弟背着送回了家。懂事的葵花听说南方有拣银杏挣钱,于是就给哥哥留了一封信,匆匆忙忙跟随其他人到南方去拣银杏给奶奶看病。一路上她什么也没带,但是同船的婶婶们还是把自己的口袋借给她,还让她和他们一个被窝睡觉,懂事的葵花没有什么报答人家,就给大家唱小时候奶奶教给的歌谣给大家解闷。但是家里的青铜却很着急,为了不让夜晚回来的葵花不用害怕,青铜和父亲就轮流到油麻地镇等葵花。那只灯笼亮在路上,亮在了水上,也亮在了油麻地人的心上,每当看到那盏亮着的灯笼,油麻地的人就感到心里暖暖的。
当葵花回到家的时候,天还没亮呢,葵花一眼就看到了桥头上亮着的灯,于是她用手一指对婶婶们说:“我家的灯笼!”
一个婶子过来,用手摸了摸她的额头:“你没有发烧呀,怎么活胡话呢?”
葵花说:“就是我家的灯笼!”她朝着灯笼,大喊一声:“哥”
这时全船上的人都看到了“灯笼在大桥上,一个劲地晃动着。”
随即,灯笼从桥上向码头飞速而来。
青铜看到了葵花。
全船人都知道葵花有个哑巴哥哥,有个特别好特别好的哑巴哥哥。
每当我读到这里都很感动,为了这份浓浓的亲情,为了这份浓浓的兄妹情所感动,在我们这个物质横流,享受主义横行的时代,这份纯真的亲情就显得尤其可贵,这份情感真挚深沉,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灵的真情真性,显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这本书引导着我们再一次对真善美的追求。
向往真善美,追求人间最美的纯情,追求和谐美好的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最大愿望,希望每一个人都带着纯真的感情去生活,带着浓浓的回报之情去感恩,用感恩的心看待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他就在父母关切的眼神里,它就在同学们互相帮助的协作里;他就在公交车上为老爷爷、老奶奶让座的一瞬间;它就在当你看到一个抱孩子的阿姨艰难地提着大包小包,你顺手帮助一把的那一瞬间;他就在当你看到一个人推着三轮车爬坡上不来时,你用力推起一把的一刹那。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令人感到温馨的画面,这样的事情我都经历过,也从中受益过,也感动过,为了是我曾经帮助过别人还是别人帮助我,我都会感到温暖,让这份真诚的爱,温情的互助传播我们的大江南北,让爱温暖人间。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