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真会?假会?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6-20 10:39:35 作者: rapoo

真会?假会?

“你到底会不会?为什么作业中、考卷上总错得一塌糊涂?”常听到家长这样责问孩子。

“会!”不少孩子毫不犹豫地说,然后音量陡降,“我也不知道做的时候怎么错了那么多。”

“你是真会还是假会?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要好好学习!不会就要多请教!”家长更为不满。

“我会!你咋知道我没有好好学啊?!”孩子甚感委屈。

其实,说有的孩子没有“好好学”确实有点冤枉他,课堂上他专心听了,老师讲的知识点、解题的步骤等他也听懂了,该记的笔记也记了,可就是在做题的时候漏洞百出,有时还犯“低级”、“幼稚”的错误。说到底是“假会”惹的祸。要想解决问题,还需要“真会”才行。

“真会”与“假会”的区别之一:是否融会贯通。如果死记硬背一些概念或是依葫芦画瓢地做题,可能就此时会,彼时就不会了。这就要求孩子听课不要光听热闹,而是要听出门道。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知道问题的答案,更要将这答案一步步得出的过程弄个水落石出。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细细咀嚼品出味道。这就需要孩子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模棱两可之处孩子要设法弄明白,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或不同看法要勇于与老师同学交流。这样,孩子就不是一个容器等着别人往里面塞知识,而是一个掘金者主动地去寻求知识的宝藏。“一知半解”是“假会”的根源,“融会贯通”是“真会”的前提。

“真会”与“假会”的区别之二:能否运用自如。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到达熟练掌握,形成答题技能。因此,孩子对待作业要认真。抄袭、敷衍要不得,而应把作业当测验。如果某道题或某类题不能正确、顺利地做出来,就说明不是“真会”。可能孩子只知皮毛,未能领略其精髓。这时,要努力把题弄懂弄透,并找同类型的题进行强化训练。孰能生巧,只有将知识点、正确做法烂熟于心,才会降低出错的几率。另外,学得好还要考得好,不畏惧考题,也不大意轻敌。不该丢的分一分也不丢,这才是“真会”,才是拥有真本领。“粗心大意”只是“假会”漂亮的幌子。

“真会”与“假会”的区别之三:能否举一反三。题海茫茫,不可能所有的题都见过、练过,在学习中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要深入思考、善于总结。孩子在做题的时候可有意尝试不同的解法,然后发现规律、多解归一。在理解透彻、运用自如的基础上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总结归纳,这样就能学得好又学得巧。

学习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需要谦虚请教的做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更需要有自己的见地,“温故而知新”。掌握了所学知识,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收获,这样才能摆脱“假会”的困扰,获得“真会”的快乐。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