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6-22 10:35:47 作者: rapoo

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时,有一章节的现象竟会如此的相似,更没有想到困扰许久的教学困惑,会无意中寻到解决的良药,甚是欢心,于是情不自禁多读了几遍。

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作文

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作文

真的,这样的现象无数次的困扰于心:

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的理解了句子以及句子结构,朗读也会,在举的例子中也能初步运用,回答的也很好,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瞧吧,班上大部分孩子对学习过的知识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布置的家庭作业回收时,好像离开了课堂也难以完成,困难重重,可是那些优秀的孩子在昨天学习时,并没有感觉到有这种困难。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不止一次的深刻反思,还一度的自我否认,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学习英语的激情被我教的越来越没,是不是厌倦老师了,更多的时候,学习再学习,换些新的招数闪亮课堂,也一度讨厌孩子,故意不配合老师,会也不说,晾着我在那里唱独角戏,他们放弃了学习,真令我生气。总之,努力了,问题没有根治,今天看到这个名字“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我觉得每次上新课,老师在黑板上费劲的讲解,学习也时刻被老师赶着关注新知识,一直在学习,难道这不是思考新教材了,

细细读取,发自内心的为他的实践结论点赞、叫好。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知识运用于实践。

接下来,他运用教学案例,函数关系-正弦和余弦的概念为例,解说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新教材,如此详实的阐释,我读后就情不自禁的思考,我的英语课堂上如何实施,检测这是不是一剂好药方。

就像他说的:“不管课堂上所学的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总还是有可能提出一些可行的实际作业”。

是的,在理解基础上,进一步的实践运用,老师一定要努力和下功夫找到学生可操练的材料。

急于求证,迫于解决问题,于是在外研社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M5U1 It’s big and light.我就边思考边琢磨新课中如何实践?

M5U1 It’s big and light.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事物的特征:It’s big and light。通过故事:玲玲即将回国,她的旅行包破了,Ms. Smart带着她去百货店买合适的包, 让学生理解This black bag is nice,It’s big,it’s heavy这样的句子,比较事物之间的不同,能够根据描述指出说的是哪一个东西。

带这样的学习目标,我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

课堂开始,我从学生中拿出轻、重的书包,大、小的笔盒和新、破的桌布。

我示范给他们:

举起粉色的笔盒, It’s big,

举起蓝的笔盒,It’s small,

并叫孩子提一提轻、重不一样的书包,叫他说出It’s___。

其实这新课的知识,很多孩子不能说出答案,于是给孩子一个学习任务,通过听、观看本节课的故事,我们一定能流畅地说出他们的特征的。

带着问题上路,第一次整体听,找出为什么玲玲需要买新书包?

第二次,分段听,这次带着问题:

How many bags did the text mention?

What colour are they?

第三次听,听音,模仿,并在文中圈出如下问题的答案:

What’s the black bag like?

What’s the green bag like?

What’s the blue bag like? 每次提醒孩子,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

因为故事比较长,班级人数也多,全文角色扮演朗读不可实行。

于是在第四次听、跟读,模仿语音语调时时,我给孩子布置了一个这样巩固课文的任务,找学生到黑板上画画,画出玲玲见过几款包?再找其他孩子口述和板书这些包的颜色等特征。

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作文

我觉着很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给他一个思考新教材的过程,于是我在“画出来、说出来、写出来”的活动中,集体参与回忆、思考。

新知初步运用,我提醒孩子完成课前的任务,建议组内先练习,小组长起到帮助后进生的作用,让学生多说,多想,激发他们的创新与合作意识,同时采取展示的方式,孩子都喜欢动起来,视觉看到的会记忆更深刻。

于是他们拿起道具,想着刚才的句子,简单表述。

这样借助实物,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台上紧张的思考,台下也思考他们说的是否对。

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作文

的确,这样的练习,深入内心,当堂课学生情不自禁的把同桌的破桌布拿起,broken的喊着,都想去拿起刚才的书包和笔盒,或许思考或许想说。

事实上,在学习第五模块第二单元时,课前复习检测时,学生看到我拿起的桌布和书包、笔盒,都不是很恐慌,不是迷茫,他们能轻松地回忆起!

我也像苏霍穆林斯基说的那句话:

请您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新教材吧!这些时间得到百倍的补偿,新知一点点的学会了,积累了,逐步会形成良性循环,学生越学越会!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