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出语文味
——《趵突泉》教学后再解读
老舍的《趵突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
做示范课时,我对这篇课文做出了这样的解读:这篇《趵突泉》砍去了原文的三分之二。只就这剩下的三分之一文字看,删节后,老舍先生幽默、俗白、圆润的语言趣味大减;二是作者的现实批判意义尽失。但把这篇文字定位于一篇纯粹的写景文章,我们还是能够深切地感知老舍先生真挚的情感,语言朴实流畅、自然风趣、用词简洁凝练,修辞方法运用恰到好处等著名语言大师独特的语言风格。
课后整理文本解读,整理教学设计,回顾课堂实录,发现课堂上学生多数不在状态,问题出在了最开始对文本解读上,从一开始,自己对文本的把握,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并未透过文字看到背后的东西,也未能挖掘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
和朋友交流,朋友也说太注重了技巧的东西,没与作者对话,怎能带着孩子走进文本,品析文字,走入作者的内心?我提出异议,说但是一节课是多维度的,站在语言艺术的角度出发,也未尝不可,学生不是也学到了其他方面的东西么?
朋友说:“无论怎样上,学生都会学到东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一节课上好,抓住课堂的精华,提升自我的课堂素养。这是一种从细节的精致入手来进行研究的问题,而不是评价学生是否有收获的问题。或者说,我们是在寻找最有价值最优化的上课方式,变成一种自我提升的途径。如果我们使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和传递了不准确的信息,那么就会让一节课所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听后,我深感惭愧。
我的内心深处,是爱语文的。我希望带给孩子们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返璞归真,咀嚼品析中国汉字的魅力。如此看来,我很多时候追求的语文味仍是停留在表层,或者自己真的就很少用心去研读过一篇课文,我需要再思量,究竟什么是语文这个问题了。
于是,经过认真地教学反思之后,我再次对《趵突泉》这篇课文进行了批注式文本解读。
(附《趵突泉》课文评注)
趵突泉
作者:老舍
评注:党玲芬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地点】的三大名胜【地位,其他也有,但不及这三个】,现在单讲趵突泉【老舍先生对济南有很深的感情,他称之为“我的第二故乡”。他居住过世界上很多城市,唯独对济南留下了一系列的文字,说明老舍先生对济南这个地方爱之深。可说的太多,点明主题】。
在西门外的桥上【具体位置】,便看见一溪【好词】活水【给人温润委婉之感】,清浅,鲜洁【让人喜爱】,由南向北流着。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趵突泉在济南举足轻重之地位】。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强调趵突泉的美,另外两个加起来不足一半,与别的其他景致合起来方能比得上一个趵突泉。】【《趵突泉的欣赏》一文中,紧接着有如下文字:“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这又是个中国人的征服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这块地方已经成了个市场。南门外是一片喊声,几阵臭气,从卖大碗面条与肉包子的棚子里出来。进了门有个小院,差不多是四方的。这里,"一毛钱四块!"和"两毛钱一双!"的喊声,与外面的"吃来"联成一片。一座假山,奇丑;穿过山洞,接联不断的棚子与地摊,东洋布,东洋磁,东洋玩具,东洋……加劲的表示着中国人怎样热烈的"不"抵制劣货。这里很不易走过去,乡下人一群跟着一群的来,把路塞住。他们没有例外的全买一件东西还三次价,走开又回来摸索四五次。小脚妇女更了不得,你往左躲,她往左扭;你往右躲,她往右扭,反正不许你痛快的过去。到了池边,北岸上一座神殿,南西东三面全是唱鼓书的茶棚,唱的多半是梨花大鼓,一声"哟"要拉长几分钟,猛听颇像产科医院的病室。除了茶棚还是日货摊子,说点别的吧!”】
泉太好了【总述,好。上来就这么一句,憋不住的称赞】。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说泉,先介绍泉池】,三个【数量】泉口偏西【方位】,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照应前面西门外的桥上】。看那三个大泉【大泉,后面还有小泉,点明大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昼【白天】夜【晚上】不停,老那么翻滚【可以想象得出,老舍先生无论在温暖的春天,还是炎热的夏天,无论在凉爽的秋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来过趵突泉,欣赏这泉的美,若不喜欢怎会频频驻足?】。你立定呆呆地【陶醉其中】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欲罢不能】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给人想象空间,这三个大泉究竟如此翻滚了多久,使得老舍先生用了三个永远?查资料发现,早在3500多年前,对趵突泉就有记载了。自然之力量的确令人敬畏,怪不得老舍先生再不敢正眼去看】冒,冒,冒,【有节奏感,又让人觉得这三个大泉冒的时间长,永不知疲倦】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直抒胸臆,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之情】!冬天更好【还有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神秘一】,白而轻软【神秘二】,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神秘三】,不由你不想起【双重否定,加重语气,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过渡】小泉【小泉,开始重点介绍小泉】呢:有的【姿态不一,姿态一】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动态十足,轻快活泼,喜爱之情】;有的【姿态二】像一串明珠【晶莹剔透】,走【好词】到中途又歪【调皮活泼之感】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姿态三】半天才【速度慢,看得人都等急了】上来一个水泡,大、扁【有画面感,似乎就在眼前】一点,慢慢地【从容】,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慢镜头】。看,又来一个【看的时间之久,仍是因为喜爱】!有的【姿态四】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好词】上来,像一朵攒【好词】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呼之欲出,灵动之美】;有的……【姿态五、六、七.......不用多言,定是处处惹人喜欢】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美不胜收,令人回味无穷】。【《趵突泉的欣赏》一文中,后面有如下文字:“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水流得也很旺,但是我还是爱那原来的三个。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前年冬天一把大火把泉池南边的棚子都烧了。有机会改造了!造成一个公园,各处安着喷水管!东边作个游泳池!有许多人这样的盼望。可是,席棚又搭好了,渐次改成了木板棚;乡下人只知道趵突泉,把摊子移到"商场"去(就离趵突泉几步),买卖就受损失了;于是"商场"四大皆空,还叫趵突泉作日货销售场;也许有道理。”】【老舍先生既以他的妙笔表达了对这个城市的挚爱,同时也用他的笔锋毫不留情地对济南、济南人民和官员予以讽刺和针砭。俗话说“爱之深,恨之切。”赞美也好,讽刺也好,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对济南,对趵突泉满心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