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亲子共读《哈佛家训在客厅里挂一幅

发布时间: 2018-06-29 10:37:06 作者: rapoo




亲子共读《哈佛家训——在客厅里挂一幅画》有感



儿子在家里做事,经常是意识流的,想到哪儿就做到哪儿。起初,我没在意这些,只认为小孩子让他随意点,大人不能总是给他计划着,安排着,要让他自己学会支配时间。不想,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流逝,“随波逐流”倒成了儿子做事的一贯原则。盘点今天下午儿子的所作所为,我想我这个当妈的是该介入他的做事态度中了。

这不,当我午睡一觉醒来,发现之前说好填写《暑假作业》的他不知在哪儿,倒是《暑假作业》工工整整地躺在书桌上,原封未动。我正纳闷,儿子见我醒来,就急忙询问我,家里有没有日记本,说是写数学日记的。听儿子这么一说,我就没再询问我午休的时间他都做了啥。随后,我们娘俩就进入了找日记本的工作中。没找两下,儿子找到了去年他所写的那本日记,就自个拿去翻阅起来了。留下我独个继续找,算是找出来一个日记本,看着他津津有味地在回忆,我就交待了一声,做我自己事情去了。

可能是看完了那本回忆录,儿子兴奋地戴着去年暑假去北京旅游时买的“状元帽”,黄色的帽子两边各有一个帽子扇,走起路来一摇一晃,颇有状元风度。过完了“状元”瘾,儿子又想起来了在北京“明皇宫”处买的一本关于明皇宫的书,随时就想看,于是又在书架上找起来这本书,找了好久没找到,又呼唤我帮他找,还是没找到,于是又央求我给我妹妹打个电话,问是否书在她家。电话里回应没在她家,儿子扫兴得摊在床上不起来。



看着儿子的“漫无目的”的表现,我想起了前两天读的《哈佛家训》中的一篇文章《在客厅里挂一幅画》。我拿给儿子看:

琼斯要在客厅里挂一幅画,就请朋友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摆好,正准备钉钉子,朋友却说:“这样不好,最好先钉上两块木板,把画挂在木板上面。”琼斯遵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一块木板。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上去,他说:“等一等,木板有点大,最好能锯掉一点。”于是他们便四处找锯子。找来锯子,还没的锯两下,他说:“不行,这锯子太钝了,得锉一锉。”

他家有一把锉刀,锉刀拿来后,他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把柄,他又去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时,他发现琼斯那把生满铁锈的斧头实在不能用。他又找来磨刀石,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制作一个固定木架。为此,他又去找一位木匠,说木匠家的现成的。

这一走,就再也没见到他回来。当然,那幅画,琼斯还是一边一个钉子把它钉在了墙上。

下午再见到他的时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帮木匠从商店里往外拖一台笨重的电锯──为了做磨刀的石架,他们得将一颗大树锯开……


这个故事和儿子的故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这个故事是讲为了实现最初的目标而去做了一系列与实现这个目标不太重要的事情,儿子的故事是讲为了实现最初的目标而去做了一些与实现这个目标毫不相干的事情。不过,他们却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都把最初的目标忘得一干二净。

见儿子看完了,我问儿子有何感想。儿子一时说不上来,我帮儿子分析着:

孩儿,你看你今天一下午都是忙忙碌碌,是不是很辛苦?你想过没有,你这辛苦值不值的?你本来打算是写暑假作业的,到头来,你却做了这些与写作业不相干的事情,现在,你作业完成了吗?那是因为什么,你想过吗?

对了,我们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我们不能再这样漫无目的地再忙忙碌碌了,这样下去会把自己最初的目的给遗忘的一干二净。所以,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时,不要被那些不相干的诱惑所干扰,要想一想,我在做什么?我是为了什么?我现在做的是不是这个目标。如果我们做事的目标明确了,那么我们做事的效率就高了很多。

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思考思考,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做事的方式,不能再盲目做事了。儿子点了点头。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