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反思札记(十一)
——当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时……
端午节放假三天,一大早我和儿子吃过早饭,就各自上岗:儿子在书房写作业,我在屋子里忙打扫,我们互不干涉、互不影响。突然,一声撕心裂肺的痛哭声打扰了我们娘儿俩的这种良好氛围!
侧耳细听,是楼下的时时!发生了什么紧急事件,让孩子那么悲痛?难道是被开水烫伤?还是独自在家害怕?我顾不得多想,赶紧交代儿子两句,疾步下楼了解情况。敲开门,时时妈妈打开了门,见我恐慌的表情,就把原因告诉了我——
原来,时时这次语文期末复习考试卷考了94分,错题大都是因为粗心造成的,不是拼音忘记标,就是标点符号没有写,这是低年级孩子容易犯的错误。时时妈妈看了以后,十分恼火,于是就上演了一场“单打独斗”……
考试伴随着孩子们的整个学习生活,任何考试都牵动着孩子和家长的心。那么,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呢?
(一)保持镇定的情绪状态
其实,在勤奋学习了一个学期后,每个孩子都希望在考试时能考出一个好成绩,既是对自己努力的认可,又为自己下一个目标奠定了基础。可总会有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时候,孩子就会因为得到坏分数而感到沮丧,不仅仅是因为成绩不好,还有家长们的训斥,甚至是责打。应当确信,学习成绩的确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孩子的心情,左右着孩子的情绪。
所以,当孩子得到了一个较差的分数时,说明孩子在学习的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此刻,孩子最需要得到的是家长的关心和帮助。家长呢,就应该切忌通过自己的暴怒来试图引起孩子对分数的重视,也不要不受控制的用生气或是武力来表达对孩子成绩的失望。一定要保持镇定的情绪,要向孩子传达这种信息——虽然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的。
(二)引导孩子正确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
考试后,对考试成败原因的分析,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长的训斥,无非有这么两种观点:否定能力、否定努力。当家长把较差的考试成绩归结为孩子的能力或努力不足时,孩子往往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对以后自己的成功也不会抱多大的希望。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的进步没有改善,相反则会大大降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信心。
所以当孩子考试失败时,我们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习方法的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比如上课听讲、课后作业、阶段复习等等,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决定如何改进。
粗心马虎一般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犯的过失。正上二年级的儿子在做作业时就经常因为粗心做错题。于是我采用了以下校正环节:
1、弄清原因,总结出错误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漏写或错写符号,少写或错写数字,看错题,漏掉部分题。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过于自信,不打草稿,认为自己都会做,做题过快,过于了草;二是为了尽快去玩,对作业不求甚解,精力不集中,有盲目应付行为。
2、引导执行。每天做完作业后务必做到认真检查作业,然后将做错的题目归纳到一个错题本上,在周末进行总结复习时,再重做一遍,起到巩固作用;在校正过程中孩子有进步要及时表扬,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要使考试成为孩子成功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在儿子第一次考试时,我就告诉儿子,考试没有什么大不了,它只是帮助我们检查这段时间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而已。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出自己学习的努力程度是否足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就可以有效的调节学习过程,使学习保持不断进步的势头。
其实,孩子年龄尚小,思想上还不成熟,常常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这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必经的一个过程,属于正常现象。我们作家长的应该特别关心和帮助他们,应该允许孩子们犯错。在孩子犯下错误时,我们切忌训斥谩骂,而是要静心思考,细细分析:孩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其错误的根源在哪里,犯了错误怎样处理最恰当等等。有时我也会感到一股怒火直冲头顶,但我从某本教育书上学了一招:独处一旁深呼吸,努力让自己先思考三分钟!待思考之后,再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进行分析,那么就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努力做到宽容、理解和信任孩子,这样,孩子才会信任、依赖我们,才会向我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将我们当作知心朋友,主动说明失误的原因,从而努力改正缺点。我们要坚信孩子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教育下,一定会慢慢学会正确学习的方法,减少错误和过失,从而更健康更自信地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