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向经典致敬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7-07 10:44:02 作者: rapoo

向经典致敬



2014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开讲啦》第49期节目。演讲者: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章金莱老师)。



在提问环节,一名初三学生吴悦凡提出了非常尖锐的问题:我们找不到喜欢《西游记》(电视版或者原版小说)的理由,因为在电视都快要过时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很多的东西要看,我们对老一代人认为的经典没有任何兴趣,虽然我们知道要传承和创新,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我采访过很多同学“你们喜欢古诗文吗?”“我们得喜欢”同学们如此回答。



我心里一震:一名初三的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是否要被时代淘汰了?我们做教师的,常常要学生读经典、学经典,为什么呢?为考试吗?我们知道学生心里对我们传授知识的看法吗?他们接受是主动还是被动呢?如何才能使得经典的东西让学生喜欢?



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成书四百多年。我是七零后,记得我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守在电视机前等待《西游记》的开始。看过之后,我们同学常常聚在一起,还不是大家一起演西游记呢,不时为了
“谁演孙悟空”挣得面红耳赤。为什么喜欢看?首先是传播的途径,我们的生活没有很多学习途径,那个年代电视是最吸引人的文化传播方式,对故事的讲述方式更加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第二因为了解,小人书的流通使得我对西游记有所了解,被《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吸引,所以更加希望看到西游记的全部内容,第三因为精神,它对自己的思想有所指引,使我更加积极向上。



章老师的爸爸六岁开始学艺,取名六龄童,章老师的二哥叫小六龄童,三岁开始学艺。为了继承家族事业,取名六小龄童。章老师演绎孙悟空是付诸了一生的心血,只靠一双眼睛和一张嘴是演不了《西游记》的。他化一次装需要六个小时,他是六百度近视眼加二百度散光,为了练眼神脑袋不动看打乒乓球,在夜里找香的燃点,早上看日出二十分钟不眨眼等。拍电视用了七年的时间,实际投入在角色上的时间是一生。演戏遇到的困难绝不是九九八十一难可以说完的,甚至要搭上性命,因为艺术没有退路。



现代人有的会持有怀疑的态度看《西游记》,孙悟空为什么不一个筋斗云直接到西天取经呢?为什么拥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没有认出假扮猪八戒的牛魔王呢?为什么在五指山下不变小跑出来呢?等等。



因为经典传递的是精神的东西,是向上的精神,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西游精神: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乐观向上。中国五千年文化就是西游文化。时代变了,我们不能拿现在的要求去要求他们,现在科技很发达,电视可以拍的很炫,特技可以做的出神入化,但是那个时代的经典是有时间的属性的,无论多少年过去,它们依然是经典。



再者,正如《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取经回来的路上,经书掉水里那一段戏,经书被猪八戒撕坏了,孙悟空对唐僧说道:“天地本不全,经卷岂有完全之理”,告诉我们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永恒,永恒就是经典。经典就是多年以后,依然绽放出它迷人的光芒。依然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明亮夺目。依然能触动人们的心灵。依然能打开人们记亿的闸门。



《西游记》这样的经典告诉我们:每一个的一生都是取经之路,都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修得正果。我们让学生学习经典的理由就是如此吧。正如章老师的座右铭“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每个人都是孙行者。



经典不能被遗忘,向经典致敬!



我提议: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电影课程”看看这期节目。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