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日记的变化
昨晚女儿的日记又打包发来,今天我抽时间看了一下,感觉变化不小。
选材更加具有针对性。还记得在一年级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有的时候是内容太少,有的时候都是闲言碎语,根本没有一个突出的重点。班主任徐老师建议孩子在写日记的时候先选择一个题目,然后围绕这个题目来写,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要写什么。我也曾在家面对面的看女儿写日记,有时候她也是感觉到不知今天该写什么?“回忆今天有意义的事,选择一个最值得记下来的,把这件事写清楚就行了。”我当时就是这样告诉她,但仍看得出她还是很作难。但看到现阶段的日记就不一样了,《钢笔》、《小本子》、《薯条橡皮》、《老生和新生》……这些题目已经很新颖了,而且抓住了事情的要领,女儿这些日记的题目选得很准确。
内容更加具有丰富性。原来女儿写日记的选题相对较单一,在我印象当中仅《吃饭》之类的都写了很多次,可能是别的方面不知道怎么来写。经过这两年来的锻炼,她已经有捕捉各方面信息的能力了。现在的日记不一样了,《读〈伊索语言〉》、《洗碗》、《取照片》等等,已经涉及学习、家务、生活等丰富多彩的内容。看来,现在女儿知道了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多种方面的事都是值得我们用日记的方式记住的。
语言更加具有精练性。好的作品不一定是连篇累牍,是要用精练的话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有一次和徐老师谈话时,徐老师也发现张卓文的日记写得很长,有时候多达4页,但里面的内容却显得很嗦。日记就是用精练的语言记录下当天发生的值得记忆的事情,选择好主题后,和主题无关的话就不用再说了。我们平常读很多书,确实有些故事很长,但故事是围绕主题来写的。篇幅长的是讲述的内容多,但里面没有废话,优秀的文章里面没有让我们感到多余的话。女儿现在的日记基本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整篇文章看来更有条理性,已经日渐成熟起来。
很欣喜看到女儿日记的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和女儿这一学期来的努力分不开的。希望女儿能循序渐进,用自己的文字把多彩的生活记录下来,给自己留下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