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带着你的想象跟我走!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教学探索
在小学美术课《我也是艺术大师》中,要求学生先欣赏艺术大师米罗、克利的四幅作品,然后自己创作一幅有特色的作品。赏析名作操作起来较有难度、教师不好把握。虽然进入二年级以来,孩子们的知识积累日渐增多,逐渐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但同时也会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经验而导致认知方面的自我偏颇。特别是一些偏向于抽象感觉的名作,对儿童来说,确实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了不挖深、只拓宽的教学思路。也就是不过多的向孩子们灌输艰涩难懂的抽象概念,而是让孩子们走近大师,拉近与大师的距离,借大师作品打开孩子们想像的天窗,张扬个性,培养自信。
首先,我先向孩子们介绍这两位大师,幽默的语言、亲和的讲述使孩子们的兴致很高,觉得大师很了不起,产生迫切地想看大师作品的强烈愿望。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于是我就让他们翻开课本,欣赏课本中克利和米罗的四幅名作。
孩子们十分激动而虔诚地打开书,接下来只听到嘘声一片:
"什么呀?这就是艺术大师的画?!"
"这画的是什么东西啊?"
"乱七八糟的,难看死了!"
"艺术大师为什么会画出这么难看的画呢?"
"他们就是乱画呗!有什么了不起?!"
……
由于大部分孩子从小接受的都是些很具象的画,加上家长、周围人们的影响,总是觉得画得像就是画得好,画得不真实的就是乱画,这也是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正想向孩子们介绍这些画时,这时小泼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些画很美!"他的话引来大家的非议,许多孩子对此不屑一顾。
抓住这一难得的火花我追问:"你觉得这些画美在哪里呢?你知道画的是什么吗?"
"虽然我不知道这些画画的是什么,但是我觉得这些画的颜色搭配得很美,和我们平时画的画都不一样。"小泼搔搔脑勺说。
这句话,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注意。他们纷纷开始观察这些作品的颜色,接着,竞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我觉得第一幅图很美,因为它用黄色做背景,很鲜艳。"
"我觉得第二幅图很好看,因为它的颜色很特别,各种颜色流动起来,很像我们学的第一课。"(第一课是《流动的颜色》)
……
课堂一下子生动起来了!一个不经意的突破口打开了孩子们活蹦乱跳的思维。我惊喜于孩子们对色彩的敏感,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并提出问题,让他们谈对颜色的感受,比如:黑色给你什么感觉?黄色的背景让你想到什么?场面异常热烈。
接下来,要谈谈画面的形象了。我说:"一开始,大家都说这些画不好看,可是后来大家发现了它们颜色的美。现在,请大家凭自己的感觉来说说这些画画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
有一个孩子说:"我最喜欢第一幅图。我觉得第一幅图画的是太空里的景象。"
师:你们通常用什么颜色来描绘太空呢?
生:蓝色。
师:可是艺术大师却用了鲜艳的黄色。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议论纷纷。接着,就有学生发言了:"因为太空里面太黑了,给太空一点阳光,里面的其他生物就不冷了。"
"我从电视上看到,太空里是黑漆漆的一片,黄色让太空变得更漂亮也更光明了。"
"有了鲜艳的黄色,宇航员到了太空也不会觉得无聊了。"
……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幅图画的是太空呢?
生:因为我觉得图上蓝色的大圆和黑色的小圆点好像星球,米字很像星星。
又一个孩子说:"我喜欢第三幅图。"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幅画画出了一种神奇的力量。
我觉得很惊讶,问道:"神奇在哪儿呢?"
孩子说:"这个小女孩今天不高兴了。她打碎了花瓶,把太阳吓得变小了,世界变黑了,小狗吓跑了,蘑菇也吓得谢了。小男孩看见小女孩变得这么丑,被吓晕了。小女孩神奇的力量让火箭升起来了。小女孩发泄完,准备从窗外的小路离开这个让她不开心的地方。"
他的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此时,我感到既惊讶又欢欣!原来这幅作品可以这样来理解!大师的作品竟被孩子解释得这么富有故事性、科幻性!孩子们眼中的事物可以如此随性!……孩子们纯真的想法深深打动了我。我鼓励他们继续谈论这些画,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感受和想法。孩子们的兴致越来越高。关于第二幅克利的作品,有的学生说:"第二幅图画的是被污染的菏塘里开出了黑色的荷花,空气也被污染了,下了黑色的雨,有一滴雨刚好落在一多含苞欲放的花蕊上。"有的说:"那是天上的精灵在唱歌。"还有的说:“那是一群人在跳舞。”……欣赏第四幅西班牙米罗的作品时,孩子们的欣赏水平明显升高了一个层次,竟然看出了作品中蕴含的恐怖、呐喊、挣扎等情感因素,实在令我惊叹这些小家伙们无穷的潜力。
孩子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却都能和画面联系上,他们乐于观察,尤其是观察细微之处;敢想,尤其善于想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敢说,敢说别人还没说过的话。他们不再是相同规格的"机器人",而是有个性、有一定思辩力的人,他们的想法可以与众不同、天马行空、不受他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我想,这恰恰展现出了儿童自己最天真、最自然的一面,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信。
附课本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