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故事,扮靓课堂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为了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我通常会带他们玩一些小游戏。但是,一节课玩久了也会产生“疲劳:,这时候我就说:“我有一个故事......”
往往这句话一出,孩子们就会精神倍增,无需提醒,小耳朵就竖了起来。讲故事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尾进行,我给不同时段的故事取了名字,很受学生欢迎。
课前“薄荷糖”,渐入佳境
我一般把上课前讲故事称为薄荷糖,清清爽爽让孩子随我一同进入识字境界。如在上《识字二》之前,我了解到孩子们预习时“篮”是最难记的,就在上课前编了一首儿歌类型的小故事:
有对孪生好兄弟,老大爱竹名叫篮,
老二喜草名叫蓝。
篮兄用竹编篮子,上街买菜提竹篮。
清晨天空蓝盈盈,蓝弟种花名蓼蓝。
山青水绿多美好,绘张蓝图建家园。
这首儿歌既有趣味性,又能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孩子们非常喜欢。
课中“醒脑丸”,笑声不断
课堂进行到一半时,孩子们的注意力有些坚持不住了,这时,我会根据孩子的学习状况加入一个小故事、笑话,当做孩子的“醒脑丸”。降到《我选我》一课时,王宁同学的勇气、果敢和自信打动了我,于是我就给同学们讲了“毛遂自荐”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解和表演着实吸引了不少眼球,讲到毛遂和楚王的对话时,教室里不时回荡起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课尾“跳跳糖”,写字不怠慢
临近课尾,当堂所学的生字要再次巩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写字的兴趣,我会讲述“圈儿先生”的故事:当他们兴致勃勃地重复着“0木鸟,树0生,嘴儿0,000”时,认真写字的意识潜移默化地进入孩子的头脑,切实感受到写字的重要性。
王松洲老师曾提倡教师要打造一张讲故事的嘴巴,我认为十分有必要。多给学生在识字、写字上跳一跳的空间,他们将会摘到许多“桃子”给你吃。那丰富的滋味会让作为教师的你我惊喜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