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也需要“静”
昨天召开家长会,我班两个请假的,三个缺席的。通知家长会开始的时间是六点十分,按时到会的有三分之二的家长。会场上大概有四、五次手机铃声响起,其中有两个接听了。会议先由董校长讲话,然后各科老师讲,我是最后讲的。我将要讲的内容尽量进行压缩,因为我在部分家长的脸上看见了一个字——“急”。
虽然会场的氛围不错,不少家长听得很认真。但我总觉得家长会后,心里仍有很多缺憾。以至于昨晚无眠。
也许这真的是一个喧嚣浮躁的社会,大家都在忙,忙于生计、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发展、忙于娱乐......但,真的没法静下来开会、学习、交流、提高吗?对于家长来说,真的有很多东西比孩子的成长更重要吗?
我想:当要求孩子静心、专心、潜心学习的时候,家长是不是也需要静下来呢?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给自己一个清静的心境。我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未必都会正确地爱。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更优越的物质条件辛苦打拼,他们舍得给孩子金钱,却舍不得花时间陪孩子。也有的家长忙于应酬、享受娱乐,只看孩子的分数,情商如何从来不予考虑。如果家中麻将声电视声谈笑声声声入耳,读书声将显得何等微弱!再加上云雾缭绕、酒气弥漫,孩子如何能潜心于书本?相反,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如果不是醉心于韩剧,而是手执一卷。是不是孩子的心更容易静下来呢?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拥有神态的平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希望孩子暴躁,那就尽量不要使用武力去征服。我们不希望孩子消沉自卑,就不要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我们不喜欢孩子的叛逆,就不要唠叨去激化。用我们的尊重与理解换取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和孩子先做朋友,再做亲子。不是有“多年父子成兄弟”的说法吗?一个温馨和谐的家是孩子身体的归宿,一对通情达理的父母是孩子心灵的归宿。
面对客观现实,保持头脑的冷静。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优秀的、甚至卓越的人。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缺憾能在孩子的身上弥补。但孩子的独立的个体,是属于他自己的。李开复说:“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更不要期望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结果恰恰是压垮了孩子,也压垮了自己。
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家长也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落得太远,才不会和孩子隔阂太深。
学做家长,从“静”开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