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之四:连除、除加、除

发布时间: 2018-08-02 10:39:35 作者: rapoo

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之四

连除、除加、除减

教学内容:连除、除加、除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问题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脱式计算。

89+ 32×4 43×(61-57) 28×3×5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计算顺序,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连乘算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乘加、乘减算式,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过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进行复习,有效的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同时强调书写格式,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有所遗忘的知识、方法重新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情景图中主要有两部分信息:一是有关果冻的,再是有关梨糕的。你能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情景图中的信息较多,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有效的对信息进行梳理,为提出问题做好思维上的导向和准备。】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也可能会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对于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直接解答,筛选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

(2)、梨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设计意图:在信息比较丰富的情况下,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时,可能会提出很多不一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是很简单的,也可能是以后才要学习的。在这里把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一带而过,把更复杂的问题先放在一边,目的在于避免面面俱到,影响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方法上的引领,以便加深学生的思维,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1)、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班内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板书不同的算式: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有:

960÷2=480(包) 960÷4=240(盒) 4×2=8(个)

480÷4=120(盒) 240÷2=120(盒) 960÷8=120(盒)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说各种方法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要想求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可以先求出960个果冻装了多少包,然后再求装多少盒,也可以先求出一盒装多少个,再求装多少盒。

【设计意图:学生对简单的两步计算问题已经接触过,这里让学生自己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给孩子以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分析的过程中对数量关系进一步的理解,也在表达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感悟方法。】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960÷4没有实际意义。引导学生明白: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找到和问题有直接关联的信息,两个信息之间要有直接的关系,这样才能够逐步求出要解决的问题。

把上面的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960÷2÷4 960÷(4×2)

说说每个算式该怎么计算,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感知运算顺序。

尝试解决:有120本图书,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到几本书?

学生自己解决,订正时说说每步算式的含义。

120÷4÷6

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连除运算顺序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借助教材情景和补充问题,让学生在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运算顺序,这样让学生既理解了运算顺序,又参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明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连除计算的道理。】

(2)、梨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520÷4=130(包) (520+320)÷4

320÷4=80(包) =840÷4

130+80=210(包) =210(包)

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

把第一种解题方法合并成综合算式:

520÷4-320÷4

说说计算顺序和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改题目问题:

把问题改为:左边的梨糕比右边的梨糕少装多少包?学生再尝试解决。

520÷4-320÷4 (520-320)÷4

说说计算顺序和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道题目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解题,然后再说说运算顺序,同时改变题目问题,再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从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

(3)回顾方法。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回顾连除算式的运算顺序和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尝试计算:

142-125÷5 84÷(52-48)

学生板书订正。

【设计意图:借助具体情境,通过解决问题学生理解掌握了运算顺序,这里让学生尝试进行独立计算,强调书写格式,熟练计算方法。】

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说说每一步的含义。计算时说说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说说该怎么计算,然后再填写。

3、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分组计算,订正时说说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自主练习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训练,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计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连除、除加、除减时需要注意什么?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