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害怕”不应该是教室的象征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8-03 10:38:40 作者: rapoo

“害怕”不应该是教室的象征

——读《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这段时间,闲暇之余中的阅读,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种震撼来自于“第56号教室的奇迹”,更来自于自己的教学的思考。

雷夫说: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这句话让我汗颜,整个暑期,我疏于动笔,不是因为我懒惰了,而是我在反思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严格地说,我不是一位好教师,至少目前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无可厚非,我在这一届学生身上花费了很多精力和心血,为了能让他们爱上读书,写博,我倾注了我所有的热情;为了能让他们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我几乎剥夺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我一直认为自己干的是良心活,不能有一点儿疏忽。但恰恰是这种高度的责任感让我自己走了一定的极端,那就是我对孩子们相当严格,近乎苛刻的严格。不是不懂得赏识教育,也不是没有赏识、鼓励过孩子,但似乎严厉多于温和。“严爱结合”,在我的教学中似乎给予孩子们的感受就是“严”远远大于“爱”。

剖析我的心理,我是实实在在爱这一届既让我头疼又让我欢喜的学生,他们活泼可爱但又调皮捣蛋;他们热爱学习但又缺乏自律;他们勇于追求却未有长远目标。这就是真真实实的他们,而我,也确实从他们的进步中找到了自我价值的体现。可以这样说,对于这些孩子们,我是又“恨”又“爱”。不过之前的我,总会在大发雷霆之后,去寻找孩子们的不是,来弥补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烦恼。今天的我,经过一个假期的“沉默”,突然发现错误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称最爱孩子们的我!或许是因为我的“过度施压”,让一部分孩子开始裹足不前,失去了继续前行的信心;或许是评价机制的不完善,让一些孩子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一无是处;或许是方法不当,原以为平等的“一视同仁”,却给一些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压力。总之,我让孩子们害怕了!

雷夫说:“对小事发火,重要议题就得不到处理”。确实是这样的,在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火的老师,孩子们刚开始面对“狂风骤雨”的时候,非常害怕,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不再惧怕,甚至变得无所谓。反之,一个不经常发火的教师,一旦发起火来,孩子们马上就会意识到老师真的生气了,自己真的做错了,这样的话,教师的偶尔严厉反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正如雷夫所说:身为榜样的我们,应该向学生传达好的构想,而不是专制的暴君。

暑假期间,我跟着教练学开车,从一些事情上得到了很大的启示:比如在开车过程中,我没有按照教练规定的步骤开车,他如果“和风细雨”给我解释一番的话,我会发挥得很好,把车子开得很稳,并且不再出错;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教练一发火的话,我马上脑子里一片混乱,接下来几乎开不成车子了。因此我在想:当我们面对着孩子们的错误时,我们的“声嘶力竭”起到一定的作用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那么再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当时为什么要发火?发火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发火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做得更好的话,那么我们必须改变处理问题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把恐惧从课堂中赶走,那么孩子们回报我们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灿烂的笑脸。

以信任取代恐惧。这应该是我在新的学期最应该做到的,当然我知道,要做到这一点,不是靠嘴巴来说,而是应该用行动在证明,用心灵去感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重新赢回孩子们对我的信任,当然这个时间会非常漫长,但我愿意等待!

雷夫说:教师这份工作的可贵之处就是教师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可以有所进步。我的当务之急是不能再把“严厉也是一种爱”作为自己发火的理由,重新调整心态,采用一种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与孩子们交流、沟通、相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室重获温馨的感觉。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第56号教室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靠的不光是雷夫的爱心和智慧,还有他的坚持和影响。就如同教育期刊《班主任》主编佟德所说的:作为教师有时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够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们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只在“成功”二字上打转,而应该在过程上,更应该在心与心的交流中!

让孩子不惧怕教室,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而这将是我以后的奋斗方向!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