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菜所想到
吃过早饭,我带儿子去买菜。菜市场里,一车鲜嫩的黄瓜吸引了我的视线。“黄瓜都发芽了。”不料儿子说了这么一句。我急忙纠正:“上面是花,刚摘的鲜嫩的黄瓜都有。”我忙着挑选黄瓜,儿子又指着旁边的茄子问:“这是什么?”“茄子呀,你最爱吃的。”“茄子不是紫色的吗?”“这是青茄子。”
黄瓜、茄子可以说是饭桌上最常见的菜了,儿子都小学三年级了,居然还认不清?几天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仔细想来,就是因为:儿子没去过菜市场。

儿子上幼儿园之前,我是常带儿子去卖买菜的,但那时孩子还小,并不关心是什么菜,自己也没注意让他分辨。上幼儿园之后,孩子从挂图上和买回家的菜中知道了自己吃的是什么菜,上了小学,时间比较紧,只顾着盯着孩子的成绩了,也没带孩子去过菜市场,直到今天才发现孩子认知能力的缺乏。
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新闻报道,报道中说记者让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分辨稻子和小麦时,那学生很茫然地说:“吃的米就是稻子,面条就是小麦。”当时自己觉得不可思议,一笑置之。没想到今天轮到自己的孩子了,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上网查一下,更是令人咂舌:大学生居然还有不认识生菜的!?

南师大何永康教授认为:学生不认识蔬菜、农作物这种现象,对于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完整的教育,说明他们没有做到全面发展。
是的,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决不能让学生只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是应该融入到这个社会。如何融入,其实也并不难,我认为作为校方,可以搞社会实践。其实现在没有哪一所学校不重视社会实践的,但是似乎都是教学生做人的,例如:帮助孤寡老人,争当文明小卫士,手拉手活动.....这当然是非常好的,但既然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也不能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更何况是我们赖以糊口的农作物呢?作为家长,利用节假日可以带孩子到农村去了解一下基本的东西。现在正是暑假,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好机会,那么就让孩子少进点辅导班,多点实践吧。

实践出真知。只有认知能力提高了,才能认清社会,以便更好地做人做事。
自评:几天前带儿子去菜市场买菜,发现儿子对蔬菜认不清,在网上又看到初中、大学的学生也有认不清的,觉得问题挺严重的,写下来和大小博友交流,恳请批评指正!
![]()
感谢无叶树老师的精美信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