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五年级作文交流研讨会成果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8-09 11:51:02 作者: rapoo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难以攻克的关隘,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一直研究的难题。为了能有效解决各学段作文方面的问题,周三早上后两节课,五六年级语文教师在四楼会议室就作文教学出现的是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高学段的语文教师有了很大的收获。

一、 选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也一样,学生总感觉没有什么可写,提笔无内容。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惑着各位语文教师。在研讨会上,大家踊跃发言,先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孩子们不会观察。比如,每个孩子都知道校园里面有花,到底是什么花,什么时间开,都有哪些颜色等一概不知道。还有更可笑的是学校统计学生家庭住址,问你家住什么小区,几楼几号?一问三不知。这些问题统统说明,孩子没有观察能力。对所有的事情都模模糊糊过去了,既没有究其原因,也不深入了解其过程。读书也只关注了故事情节,积累根本谈不上。正是因为上述的种种,所以孩子在写作文时最困难的就是:我写什么?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老师在研讨会上进行了积极的讨论,红亚,李瑾,美如等有经验的老师也谈了自己在此方面的好的做法:交给学生观察方法。学校里,老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并且交学生学会观察:比如校园周二(大扫除)的变化:变怎么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变化后老师和学生的感受是什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尤其是细节方面的,校园发生变化时师生的心情表情等等,不断地提醒,不断地帮助孩子们发现,相信对孩子的观察能力会有长足的促进。交给学生观察方法家长也得进行配合。如见到新鲜的事物可以和孩子们不断交流,互换自己的看法,孩子有疑问的勤于解答,这样坚持下去也会有很作用。另外,从书中获取范例。书上的文章都非常的好,正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才能写得生动形象。所以语文课上应该逐课交给孩子文章的写法,观察顺序,让孩子积累好的词语,片段,也不失为好的方法。

二、丰富语言

孩子在写作或者口语表达上,词语极为贫乏,描述干巴,一点也不生动,引不起其他人看或者听的兴趣。尤其表现在习作上,更是惨不忍睹,就这个问题,我们也交流了看法,对策如下:

一、 鼓励孩子把话说完整让孩子学会组织语言,把多种主要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别人听明白。力求口齿清晰、用词准确,富于表现力。这对孩子逐步养成说完整的话——规范的语言非常重要。老师家长平时在说话时也尽量说长句,语言不要过于简单、刻板,要生动、幽默些,为孩子提供样本。
二、 积累词语,多打比方
孩子说——“阳台上花开了!”可以引导“能换一种说法吗?怎么样开着呀?像什么?”“象一只大蝴蝶,很好看”让孩子学会用比喻。因为,学语言和培养想象力要同步进行。用词尽量丰富多样,避免语言单调贫乏。譬如,比“好看”更确切的词可以说“漂亮”、“美丽”等。晚上城市广场的灯亮了,用于形容“灯”的词有 “灯火辉煌”、“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等。父母和老师要有意识地重复一些新词语,并把它放在句子中来说,不断强化巩固。让孩子学语言一开始就有个高起点。

再则,精心策划旅游学习。带他到户外游玩,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孩子喜欢看大海,有意识地引导他通过“听”、“看”、“触”,认真观察海水的颜色、波涛、天空的景色,回家让他有条理地描述出来,要求“真的一样”。要知道孩子怎样才能说得“真的一样”,如雪白的浪花、轰隆隆的波涛、金色的海岸,颜色、声音、动态要会描述。这些,在出发前要先备课,能说得出东西。否则,走马观花的旅游是收获不大的。这种口头作文训练,能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为将来向书面作文过渡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 培养阅读习惯是关键。
要真正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阅读了。阅读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加速器,是提高书面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循序渐进的阅读,增加词汇量,又积累知识,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要求孩子:晨间读诗,大声有感情;睡前读故事,轻声、默读,拿笔读书,边读边做记号。
三、批改

其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仅是学生主体的行动,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正如:“积累是形成文章的前提,辅导是形成文章的架构,批改是纠正、进步的阶梯,评价是文章成果的体现”。可见,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应如何批改作文呢?

第一,通读一遍或二遍文章,确定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是否有修改的价值。在刚开始学习作文修改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掌握的批改方法比较单一,经验较少,一些差生的作文很难找到修改的切入点。所以,需要先通读一、二遍文章,确定这篇作文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是否有修改的价值。往往这样的作文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批改,让学生学会怎样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第二,教师示范批改,学生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这种方法是指将作文写在大纸上、黑板上或写在投影胶片上投影放大,让学生看清楚,教师用红笔批改示范。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运用学习的规范的修改符号,删、改、添、换、调,进行修改示范。让学生看懂整个修改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学会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使他们在今后自己修改或互相修改的过程中,熟练运用。与此同时,可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达到信息的多方位流动。教师在示范批改时,要注意多鼓励,多赞赏。通过阅读批改,分享好的语句和段落,增强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学生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面批面改,实施因材施教。这种方式的效果很好,针对性强,可以亲和师生关系,增强感情,便于因材施教。但面批面改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宜经常采用。在实践中,一般只在个别辅导时重点运用。

一种是写得很差的作文,让学生互改,无处理清,更是无处着手。这时,教师应该根据主题找出稍好一点的句子予以表扬并加以修改, 增加这些学生的自信心。第二种是写得较好的作文,这些学生的底子厚,水平较高,不易犯那些表面错误,所以要当面指出不足,予以修改。但在面批面改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民主,让每种学生都有良好、积极的心态,在“平等”的教学交谈、师生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接纳。

第四,学生自评自改,学习修改步骤。叶圣陶老先生提出:“文章要自己改,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这一方法主要在作文指导课中进行。

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就要针对文章的形式让其修改,学会修改的步骤:首先,通读两遍作文,看内容是否具体,感情表达是否真实,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一定条理。然后,对字、词、句,及标点逐以推敲予以修改。最后看所有表达是否符合主题思想。对于小学生来说,文章的中心主题内容的理解还不能达到较高的标准。因此,自改作文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才能有所见著的方式。

第五,学生互评互改,增强批改水平。互改作文既可以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这种方式需要教师的及时指点,把合理组成的小组(一般按照作为水平高中低合理分配),由组长反馈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选出精彩的内容,找出存在的不足,根据修改目标,如:1、格式是否正确;2、错别字有几个;3、有几个病句;4、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5、所选材料是否真实等;

6、你想对她(或他)说些什么?互评互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它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动性。通过作文的交流形成心灵的对话,更促进了同学友谊的发展,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当然,作文的指导、批改、评价方法是多元的,它们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固定不变的。只有掌握多元的方式,灵活运用,更好地让学生积累、感悟、反思和运用,才能让学生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描绘出更灿烂的一笔。

读书人网 >五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