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快乐数学】勇往直前共同成长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8-11 10:38:42 作者: rapoo

勇往直前,共同成长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小学

雷书红

开学之际,接到市教研室的通知——要求“第二届高效课堂教学标兵”作示范课我校郭会平、王英芳两位教学标兵要赴尹庄镇中心小学作课,作为指导者的我,也要全程陪同。

王英芳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下期《加法的运算定律》一课,这节课通过两个例题的呈现,提供了概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事例。起初的教学设计是通过播放录像《朝三暮四》引入等式,再按课本的顺序,让学生在独立列式、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之后,探索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听过课之后,一致认为两道例题呈现方式相同,未免会使示范课无特色。我们和教研员薛艳云老师探讨之后,她建议王英芳老师不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动画为契机直接切入例1中的交换律,而书中的例1作为练习题。

教研员的一席话,大家茅塞顿开。立刻对王英芳老师的教案再次“开刀”。例1,通过录像《朝三暮四》引入等式,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验证等方法,归纳出加法交换律;例2则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出加法结合律。这样,把课堂交给了孩子,使孩子真真实实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大胆改革之后,王老师的课,赢得了尹庄老师以及全市老师的一致好评。同时,教研室的周主任也给了建议:教学中规律的探讨应该以组为单位群体出现;课堂中同桌两人的合作建议多安排。教研室薛老师又为大家做了“学案和教案”对比,我们在研课、磨课中成长着。

附两节课例: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灵宝市第三小学 王英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举例、观察、发现、验证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师生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

师: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畅所欲言)

二、合作探究

1、加法交换律

1)引出等式:

师:早上3个,晚上4个,一天吃的是3+4=7个,早上4个,晚上3个,一天吃的是4+3=7个,它们的结果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3+4=4+3 (学生齐读等式)

2学生举例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检查正误

3)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汇报

4进行验证你们的发现正确吗?请举例验证。

小结:通过举例、观察、发现、验证,我们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加法交换律”,也就是今天学习的“加法运算定律”中的一个重要定律。板书课题。

5读书之悟:找出关键字。

6)字母表示

用语言描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么表示既简单又清楚,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

学生要求:独立写——组内展示——全班展示

师: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齐读一遍)

想一想:ab可以是什么数?(所有数)

7)试一试: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00+600= + + 65= +35

0+15 = + a+ 80 = 80 +

2、加法结合律

两个数相加,发现了加法交换律,三个数相加,又能发现什么呢?请看大屏幕

1)出示例2,独立思考。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生板书不同计算方法并讲解计算思路(师及时引导)

小结:三天骑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第一天和第二天,也可以先算第二天和第三天,结果一样。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适时板书:(88+104+96 = 88+104+96

4)猜想:三个数相加,改变了计算顺序,但结果一样。是不是所有的三个加数,计算顺序改变,结果都相等呢?

5)探究请看这两组算式,对照学习要求自主探究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计算比较

⊙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师小结:这个规律就是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举例验证。

6)字母表示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3、阅读课本

三、畅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检测1、填一填2、写一写3、说一说

4数学小文化:你知道吗?《数学家小高斯的故事》

年、月、日

灵宝市第三小学 郭会平

教学内容和目标等内容略。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年、月、日。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

2.这节课我们有两个学习目标

1)知道大月、小月。(2)了解平年、闰年。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大月、小月

1、年月日的来历同学们你们知道年月日是怎么来的吗?(录音)

2、认识日历要认识年、月、日首先要会看日历。

3、观察年历这是20037月的日历,你知道7月一共有多少天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本为我们提供了2003年全年的日历,在47页,快找找。仔细观察后,思考屏幕上的几个问题;

你观察的是哪一年的年历?

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都相同吗?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 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要求: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师板书

4认识大月小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快看看,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

二月是特殊月28天,快数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5、记忆大小月怎么样才能快速准确记住这些大月小月呢?你们知道哪些好方法?

A、歌诀记忆法B、拳头记忆法

第一次记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快速记忆大、小月,一分钟后咱们比赛。

展示一下你的记忆方法。(几名学生上来展示)

第一轮抢答(师说月份生对大小月)

第二次记忆反馈:

1)第二轮抢答(师说月份生对大小月)(2)同桌对答

3)小组合作猜生日:

①方方:我的生日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是( )月( )日;

②园园:我的生日是儿童节的前一天,是( )月( )日;

③欢欢:我的生日是930后的一天,是( )月( )日;

④乐乐:我的生日是元旦前的一天,是( )月( )日。

要求:汇报交流。

6、全年天数知道了大月、小月,再加上特殊月二月28天,那全年一共有多少天,赶快算一算。

要求:交流算法。

(二)了解平年、闰年。

1、观察20042005年二月日历

这两个年份二月天数一样吗?分别是多少天?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咱们去知识加油站看看(课件出示)

2、介绍平年、闰年

师:原来是这样啊,二月28天的是平年,二月29天的是闰年。就是说要判断平年闰年,只需要看几月份的天数?

快看20042005哪年是平年,哪年是闰年?老师给大家提供了1993年——2004年的二月份日历。

想一想:这些年份分别是什么年?之后汇报交流。

仔细观察这些平年闰年,你还发现什么?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要求:全班交流。

师生小结;的确是这样,一般情况下,每四年中就有一个闰年,1996年、2000年、2004年是闰年,照这样算,下一个闰年应该是哪一年?

3、闰年全年天数

闰年一年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算的?

课堂小练(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1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这一年二月有 )天,是( )年。

2平年一年有( )天,闰年一年有( )天。

320102月有28天,这一年是( )年。

三、畅谈收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补充歌诀。平年二月二十八

背诵歌诀(集体读,分男女生读)

四、学以致用。

1、判断对错

1)每一年都有12个月。

291的前一天是830

3)姑妈去北京开会,要1131日回来。(

4) 小强说我是2001631日出生的。(

520122月有29天,这一年是平年。(

2、真奇怪

我叫小明,我今年已经12岁了,可是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

备注:

这篇文章,是应教研室薛老师之邀所写。当我校的两位执教者送教下乡之灵宝的尹庄镇后,赢得听课者一致好评,我作为一名至始至终都参与其中的指导老师,也感悟颇深,所以,写了这么一份简短的总结。可惜的是,当时的评课稿不知丢到何处了,若找回来,及时补上。

梁祝 - 古筝曲



type="application/x-mplayer2" width="348" height="64" pluginspage=""


name="MPlayer" showstatusbar="1" showtracker="1"
showpositioncontrols="0"

showaudiocontrols="1" showdisplay="0"
showcontrols="1" autosize="0"

showgotobar="0" showcaptioning="0"
autostart="1" autorewind="0"

animationatstart="0" transparentatstart="0"
allowscan="1"
enablecontextmenu="1"
clicktoplay="0"
defaultframe="datawindow"

invokeurls="0">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