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学困生转化”四部曲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8-17 10:37:23 作者: rapoo

“学困生转化”四部曲

学校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确定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基础,更是教师成功开展文化知识教育的先决条件。俗语说:甘蔗没有两头甜,手指不会一样齐。在学生群体中有优秀者的同时必然也存在后进。提起这群班级中的“薄弱群体”,着实让班主任头疼。他们不仅文化素质差,而且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更成为影响班风、学风的巨大障碍。因此,转化学困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在数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的做法是:了解—发现—感化—激励“四部曲”。

一、了解。即了解掌握孩子的基本情况,探寻形成差异的原因,从而更有效矫正其行为偏差,这也就是所谓的“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要通过了解情况抓住主要诱因,利用他们内心的矛盾,消除心理障碍。以他们积极的心理因素去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避免“破罐子破摔”,防止或矫正在自卑心理主导下的错误行为。因此每次接新班,我都精心利用一段时间调查和细心观察,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分析,并将他们形成的原因记载下来,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区别对待,矫正他们的行为偏差。

二、发现。教师要做有心人,仔细观察,善于捕捉学困生薄弱方面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促进不断进步。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有人说:“教师的伟大在于发现”。教师的发现可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特别是学困生,对他们闪光点的发现可能扭转其一生。教师的伟大还在于适当地运用表扬,发现闪光点后的表扬是学困生转化的催化剂,大家可千万别吝啬自己的表扬。至于学困生的闪光点,不妨采取“抓住芝麻当西瓜”的态度,常常可收到“假戏真做”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及时地发现和抓住他们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促进其自我转化。反之忽视或粗鲁地对待他们的闪光点,会伤害孩子本已十分脆弱的自尊心。

三、感化。即注入热爱与期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学困生积极自我转化。

热爱学生是教师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爱能引发学困生内心深藏的天真和优良品质。所以对于学困生不能存在丝毫偏见,更不能急躁。对其要热情关怀,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施之爱心。这样,他们才能在老师真诚的期望和鼓励下,愉快、健康的成长。而期望也是一种更高意义的爱,在转化学困生时我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期望理论,对这些学生特别关注,以更友善的态度亲近他们,让他们体察到老师对他们暗含期待和信任,因而受到激励,产生加倍努力的愿望,积极自我转化。

四、激励。即定期总结评比,对有进步的学困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激发他们坚决转变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有利于他们坚定加快步伐转变的信念,早日加入“大部队”行列。

每学期的开始,作为班主任我都会结合班级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设立达标奖、进步奖,通过一个月或半个学期的努力,如果哪个孩子达标或进步了,就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一本笔记、一把小刀、一块橡皮都可成为物质奖。精神方面嘛,有语言表扬,有掌声鼓励,有名单上榜等。如此对他们在某一阶段的学习生活加以肯定,促使其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奋发努力。

你可记得,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一位持有积极心态的老师,可以说是孩子未来的福音,因为这样的老师就像是阳光充足的肥沃的田野,落入这田野的种子,不但能开放出美丽的花朵,当然也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而一位总是对孩子持消极心态的老师或家长,就会在对孩子的挑剔中毁了他们心中最美好的东西。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单要成为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揣着一颗爱心去感受孩子们的纯真,倾听他们稚嫩的童音,让爱的种子在学校里生根,在孩子中发芽。欣赏是生活中的太阳,孕育着无穷的力量。面对班中的“薄弱群体”时,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差异,有效的开发他们的潜能,及时发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多一份宽容,少一些埋怨;多一份赞扬,少一些责备,多几分赏识,少一些责骂,期望大家一起携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