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超越狭隘走向生机读《越读者》有

发布时间: 2018-08-17 11:29:21 作者: rapoo

“没有越界,不成阅读”,读了郝明义先生的《越读者》一书后,我深切地感受到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增进一个人的智慧与趣味,就是要从根本上解放人。过去我们常说“读死书,读书死”“尽信书不如无书”,其实,不经意间,我们很多人又做了当代的“两脚书橱”。
书房里陈列着汗牛充栋的书籍,这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关键是你到底从书中得到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你走向书籍,书籍为你所用,将你引领到智慧、光明之境,这是书籍和你的共赢;反之,你沉沦于书籍,在书籍营造的怪圈里自我束缚,越来越趋于狭隘、封闭,这是你与书籍的悲哀。为了警醒那些数十年如一日执迷于“死读书”的人们,郝先生语出惊人,他说:“我们犹如原始人,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是啊,不客气地说,这种可悲的现象正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教师群体中。蜗居斗室、视界狭窄的我们,常常难脱一身书呆子的匠气:读书,索求现成之方法;教学,死抠知识之末节。为什么我们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因为我们缺乏一种勇气,一种自信,不善于跳出自我,不善于从思想上去追求“越界”,因而也就丧失了阅读的根本,失去了一个个资源整合、思想联网、智慧拔节的机会,最终视野枯萎,理想磨灭,被陈腐的观念彻底埋葬。
在郝明义先生看来,我们陷入精神贫困的原因在于,我们“在自觉不自觉中,局限于一些界限之内”。这个界限,“可能是考试教育锁定教科书与参考书所形成的,可能是中、大学长达十年时间阅读胃口的影响所形成的,可能是踏入社会后的现实压迫所形成的,可能是对于网络与书籍一些既定印象及使用习惯所形成的。”在我们真正走向阅读的时候,我们必须冲破上述这些罗网,习惯于做思想的主人,而不做阅读的奴隶。英国作家毛姆有一句话:“诗歌不一定非要到月光、废墟,以及患相思病的少女的悲吟中去寻找。”他是想告诉我们做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当摒弃虚假,拒绝肤浅,到朴素的文字中去寻觅自我,找到生活的真谛。皓首穷经、倒背如流也不是好的阅读,叔本华说:“要求读书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就像要求一个人把他所吃过的东西都储存在体内时一样的荒谬。”对此,郝先生提出要建立自己的大脑CPU,“大脑的组织能力越够清楚,越够系统,就越能够collect他需要收集的数据、资讯与知识,然后分辨应该收纳于自己的大脑之中,还是外挂的载体之中。”你看,换一个角度,阅读完全可以变成如数学中的约分、合并同类项一般智慧的事情!
亲爱的读者,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正以从来没有过的急剧高低不平而呈现”。如果我们不甘心做一个耳目塞听的愚者,那么就请赶快走出潮湿、昏暗的洞穴,来到阳光底下,呼吸最新、最美的空气吧!

超越狭隘,走向生机——读《越读者》有感作文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