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注意力,
弹奏适度、高效课堂主旋律
一、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再现
作为一名追求适度高效课堂的教师,我们最大的愿望应该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我们精心营造的学习 “场”里,个个小手直举,小脸通红,两眼放光。可如果提到现实的课堂,有时候我们会不由得皱起眉头:怎么总有那么多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呢?
据北京师范大学在不同地区对16472名学生的调查显示,62%的中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在我们年级一个班听课时我做了一个统计,全班68人,上课5分钟时,有6名学生自顾自玩耍了起来;20分钟之内,有23人不同程度地玩耍;32分钟时进入书写阶段,已经有45名学生注意力分散,统计下来,这节课上,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听课的达到了66.8%。
回忆我们自己的课堂,又何尝不是这样,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开始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可用不了多大会儿,再看看讲台下面,不少学生就开始了自己的“地下活动”,造成了我们课堂上的种种不适度现象:
一、独自摸索
一页纸片,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是他们一双小手里的掌中宝。随你老师在上面讲的眉飞色舞,他们在下面却是翻来覆去玩个不休。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但独自摸索已成习惯,他们的听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行动自由
记得前几天下午刚下第二节课,我们的小妹王艳丽老师一进办公室就喊:“烦死我了,俺班的王浩翔自己不听课,还给很多同学捣乱,老师同学都告他的状,我该咋办啊?”其实不只王老师急,我们也都急,哪个班没有几个这样行动自由的学生呀?
趴在下面拿铅笔扎同学的脚,正扭脸拿同学的铅笔盒,甚至干脆跑到了同学的位置上捣乱。这类学生可谓是行动自由,课堂被他们开发成了玩耍的好场所。他们除了自己不听课,还趁你老师一眼看不到,随随便便影响周围的同学,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
三、思维飘荡
大家一定注意到过这类学生,课堂上他们坐的端端正正,既不独自摸索,又不影响周围同学。如果单从课堂纪律来说,他们肯定得归入优秀学生的行列,但是仔细一看,就不难发现问题,他们有时被外面的什么所吸引,有时就呆呆地想心事。他们看似认真听课,但他们的表情是呆呆的,眼神是迷离飘忽的,这是 “身在课堂心在外”,思维早已从课堂上飘荡到了十万八千里外的自由天国。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更是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如果课堂上普遍存在上述现象,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哪里还能谈得上适度、高效呢?
二、寻寻觅觅寻寻——现状分析
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个体因素。比如有的孩子听视觉能力落后,对老师所讲的内容 “听而不闻”;有的孩子感觉综合能力落后,7、8岁了还不能走平衡木,有的学生性格缺陷,还有学生的年龄特点都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
二、家庭的影响。如对孩子溺爱过度,要求过低,导致孩子随心所欲,无所顾忌;还有的根深蒂固的认为“树大自然直”,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致使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有意注意的习惯,听课学习质量大打折扣。
三、社会因素。如行行色色的玩具,不但课下令学生着迷,课上也使他们难以忘怀。还有电脑游戏,电视节目的诱惑,都直接影响着自制力差的学生的有意注意。
诱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其实很多,那么在对待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上,教师中存在着哪些不适度做法急需改变呢?
1、教学方向偏颇。首先是没有把角色转变过来,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入式”“填鸭式”的原始教学模式不当,学生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厌学。
2、教育艺术性欠缺。对于注意力有问题的学生,是恨铁不成钢,不管青红皂白,一味地批评、指责、埋怨,殊不知天长日久,把这些孩子推得更远,
3、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分数的评价机制还在无形中影响着老师。有些老师不是因生施教,而是因分施法。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质量。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现状,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教法,从自身做起,尽力达到理想适度。
三、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一)课前两分钟
上课的前两分钟,是教师里最热闹、最沸腾的时刻,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怎样抓住这两分钟把学生的吸引力迅速地吸引到课堂上来呢?
1、清除干扰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发现,一张小纸片,一个小玩具,一个新奇的笔盒,都能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走,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偷偷的玩个不停,分散课堂上听课的注意力。所以上课前,我要求:一、跟本节课无关的物品不露面;二、抽屉里的物品放整齐;三、新奇文具、玩具不进教室,以防不必要的干扰。
2、 “目光环视榜样示范法”。老师端正地站在教室门口或讲台上,提醒孩子:我准备上课了!然后目光环视全班,发现坐得端正、学习用品准备齐全、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及时表扬,从而带动全班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听课状态。
3、“游戏法”。学生喜欢做游戏,我常在上课伊始,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做个小游戏,与同桌剪子包袱锤,三局两胜,开始。”还有猜谜语、说反义词、正话反说、拷贝不走样等,游戏经常翻新,学生有新奇感,一上课就坐好,等着老师做游戏,但切忌,游戏时间要短,以比较快的速度收拢学生的心,以快速进入听课状态。
4、手势引导法。我常默默地站在讲台上,扫视全班,伸出食指,表示要快坐好,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应该坐好了,对反应机敏,快速进入听课状态的学生我会向他(她)伸出大拇指,,表扬他“你真棒”。全班都坐好了,我会作“OK”状,表扬全班。
(二)、课堂艺术
1、语言幽默。课堂上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师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一天下午正在上课,突然“轰隆隆”炸雷响起,同学们的目光全转向了教室外面,有不少学生还大喊着:“好响啊!”“要下雨了。”……此情此景,如果老师大喊一声:“注意了,这是课堂。”想必也能把不少孩子的注意力拉回。但我没有这样做,只是笑笑说:“看来老天爷确实厉害,比老师强百倍,它的一声大叫就把同学们的眼球全吸引走了。厉害!”听老师如此说,孩子们都微笑着把视线转向了讲台,有几个孩子还满脸的歉意。
2、以情动生,以情吸生。语文课是情感比较浓的课,课文所反映的情感或慷慨激昂,或如泣如诉,或缠绵哀婉。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以深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用丰富的表情、动情的诵读,抑扬的语调,得体的肢体动作,营造强烈的感情磁场,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立体形象,老师之情、学生之情、作者之情完全融为一体,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从而更积极主动地集中注意力去感悟语文之美。
3、精心设计,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特点,寻找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浓厚的参与意识,从而让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争先恐后的参与中自觉集中注意力。如在教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可以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去学习,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在学了之后,老师可以顾作疑问:“这样的话语太委婉了,我把它改改,你们看看行不行,‘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的确是没有了,我默默一算,24年的时间从我手中溜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啊!真让我大吃一惊!’”话音刚落,学生们哄然大笑,然后老师话锋一转,说:“不要只是笑,和我辩辩,要不要改。”要和老师辩理,学生顿时便活跃起来,都争先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在第三自然段中,针对课文内容,拓展思维,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补充几句关于时间流逝的句子。这一拓展训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贮存,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乐于参与,注意力更加集中。诸如:“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前过去;上网时,日子从敲击的键盘上消失;闲聊时,日子从嘴边溜走……”一句句妙语从孩子嘴中蹦出。是啊,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氛围里,自主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了孩子专注参与课堂的习惯,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4、以动制动。语文上调动学生注意力的方法除了动情地诵读、多媒体的引入外,我们还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以动制动,让学生活动起来,如加动作读课文、进行课本剧表演等,把枯燥的、没有生命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如《陶罐和铁罐》这一课,作者通过神态、动作及对话的细致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两个形象: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读了两遍后,我就叫同桌两人表演,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学生一个个神采飞扬,积极参与,表演的是惟妙惟肖,很好的理解了词语及课文的的内容,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关注学生注意力是保证我们适度、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艰巨的工作,任重道远,只要我们不放弃,只要我们有信心,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