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课尽意不止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8-20 10:36:05 作者: rapoo

这两天我们学习了《看日历》和《一天的时间》,这两节课虽然对成年人来说可能认为内容很少,感觉也很简单。但是对于空间观念不强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的孩子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平年和闰年,因为孩子们对闰年的来历不是很清楚。  

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就是一年,一年的时间准确地说应该是365天5时48分46秒。这样四年就比准确的时间多出一天。所以就规定每隔四年就会有一个闰年。而这一天就加在二月的最后一天,所以闰年的二月是29天。而整百年的年份必须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这些知识点学生如果直来直去应该能够做出来,但是我们的习题往往会非常复杂。有的题是“慢羊羊村长今年64岁,但是他只过了16个生日,你知道他出生在哪一天吗?”孩子们学过平年闰年之后就能够很快猜出了每过四年才能够过一次生日的时候,他一定出生在闰年的2月29日,所以他的生日一定是2月29日。但是你能具体推算出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吗?  

孩子们按照他现在的年龄是64岁,而今年是2014年,用2014—64=1950,所以慢羊羊村长出生在1950年。而慢羊羊在这些生日当中还度过了一个整百年的年份,而这个整百年的年份是2000年,而这一年正好是闰年。  

还有一个难点是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相转换。有的孩子没有搞清楚这两种转换之间的规律。有的习题是这样的:9:00,应该是中午9:00,但是有的孩子们却认为是晚上9:00,没有搞清楚中午和早上的二十四时计时法不需要加上12,只有过了中午12点之后,到下午一点之后才需要加上12表示准确的时刻。比如当中午12:43分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写出12:43就行了,不需要几时加上12,如果到了下午1点之后,比如1点43分时候,就应该写成下午13点43分。但是有的孩子不能够准确地分辨出什么时候该加上,把不该加上的也添加上了。比如当出现22:00的时候,有的孩子竟然会写成晚上22:00,这就是两种转换之间的认知错误。  

在初次讲新课的时候,我感觉这样的时间转换应该很简单,学生应该很快就能够掌握住,但是下午当我布置完练习册之后,通过批改,我发现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我当初想象地那么简单,学生真的是错误百出,孩子们的认知的确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因为这个时间问题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根据这一课程标准,我感受到:看来这些内容要从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适当的外延。所以课程结束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回家自己查找日历,找出今年这一年的大月和小月,然后分别统计出大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多少天,自己总结出规律。然后学会看表,看看当整点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向哪里?当几点半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又都分别指向了哪里?让学生明确了这些时针和分针的指向之后,才能够完整地表达出时针和分针的表示方向。才能够正确地在图中画出时针和分针。  

虽然这两节课的新课已经结束了,但是留给孩子们的思考缺是很深刻、很悠远的。随着练习的深入,真的让孩子们感受到课已止而意未止、思未休。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