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成长就是不断地砥砺和攀爬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8-27 10:37:39 作者: rapoo

成长,就是不断地砥砺和攀爬

——我与二实中共同走过的八年岁月

2008年7月,一所各方面都比较薄弱的学校更名改造为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位置的偏僻、学校的荒凉、家长的怀疑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带来了思考,也带来了成长。

观念及时更新

新学校,新领导,新团体,新起点。“收编队伍”、“抽调队伍”、“一个顶岗教师”共四十二人——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团队。不同的教育理念,各异的阅历体验,怎样才能让所有的教师步调一致,尺码相同呢?怎样才能让这个团体迅速成为一个有效的共同体呢?规范常规,精细课堂是我们的首选。

为了提高老师的重视程度,校长经常听推门课;为了便于具体指引,我们有每周一课;为了打造精品课堂,我们不断地磨课研课,有优秀教师引领课,有文化教师同课异构。如果哪个老师被安排上公开课,要提前通知,所有的同科目的老师务必全员参加,其他老师鼓励跨科目研听,校长是总舵手,只要没事,肯定参与。听课队伍谈不上壮观,但绝不缺员。听过之后及时反馈,二十四小时之内必定思维碰撞。评课绝不让说空话套话,而是针对具体地方说实际问题,人人必说,要深刻、透彻,有时一节课我们能评上几个小时。不少老师可谓是战战兢兢,因为据说有的老师上了多年的课竟被批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还记得我们在上学时老师就特别交代过,到了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多说同事的好话,即使评课时让说不足之处,也一定不要显摆。这些年我们的评课氛围也验证了老师的教诲是正确的,多说成功之处,少提所谓败笔。现在怎么不一样了?说的都是缺点,甚至有的可能被挫伤。转而一想,都是同事,人家和你无冤无仇,如果不是真心为你进步,又何必为别人也为自己找一些不快呢?这只能说明我们是真诚沟通,无缝交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心里敞亮了,交融需要的时间也缩短了,我们迅速成为一个共同体,共同探讨有效模式,思考如何高效创新。公开课平常化,日常课公开化,主动邀请同伴批评指正,多提建议。

有紧迫感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的人一定进步快。不能安于现状,裹足不前,而要拥有破茧成蝶的勇气、凤凰涅的执着。支玉恒近四十岁才改教语文,当时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可是苦练三年后,工作就大有起色。后来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余映潮五十岁才开始上公开课,现在也是誉满全国。他总结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评点精美、积累丰富”的三十二字口诀,他推介的“一词经纬式、一线串珠式、选点突破式、多角反复式、板块并列式、美文助读式、读写结合式、一次多篇式”等八种教学设计思路,能够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对照名师,反观自己。人在旅途,没有理由停止追求的脚步。所以我总是不断地设计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懈地追求自我完善,使自己生活在希望里,知道自己今年要做什么、明年要做什么,两年以后要做什么,五年以后要成为什么,最起码今年要比去年强,明年要比今年好,不断超越自我,规划专业未来,成就教育人生。

见识日益丰富

既要用心拉车,还要抬头看天。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我们需要接受高端思想的洗礼,我们需要专家指路、专业引领。学校让教师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

2008年的深秋,我们全校老师在深夜十二点踏上了前往杜郎口的征途,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学习,还留下了三个老师在杜郎口蹲点一周。2009年春天,《教育时报》组织的全国班主任培训,我们三个年级的班主任,无一缺席。2010年10月,前往杭州萧山银河实验小学,我们又是全部出动,不分一线和后勤。2010年11月23日,我和薛素琴老师奔赴海门,这次新教育实验开放周的主题是“缔造完美教室”, 参与开放的中小学共有12所,初中4所,薛老师和我分头行动,我去的是实验附中和东洲中学,回来之后我作了《朝向生命,朝向卓越》的汇报。2012年5月19日,在焦作市新教育实验中心负责人张硕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三十余人前往濮阳参加了首届河南课改先锋公益论坛暨生活化作文观摩研讨会,这次观摩让与会者在大开眼界的同时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对位于全国前列的学校看上百八十所,对一些高大上的培训多参加几次,他的眼界就会高了,境界自然也高了,层次自然也会上去”,薛校长说过的话我牢记在心。可惜的是这些高大上的培训与学习我见过的连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走出去”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学校还非常注重把专家“请进来”。 为了进一步开发家庭教育资源,真正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2010年4月,学校特聘请陈忠联教授的《将成功传给下一代》专题报告团的专家李文学教授到我校为全校的家长朋友们做了一场报告。2010年6月,为了进一步助推教师成长,学校邀请温县郑艳君老师、孟州党玲芬老师、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程新梅老师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2014年邀请王仁元教授(河南省首届家庭教育专家)做客“名家有约”,为九年级近600名家长做家教报告。5月邀请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焦作市家庭教育专家赵婕老师为部分初三学生做主题为“让心灵轻快的飞扬”的团队心理训练。同年,著名儿童作家、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所长童喜喜老师来我校做“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阅读公益讲座,主题为《共读共行新孩子》;中国学生心理成长网全国巡讲专家团队的刘珑老师到我校为七年级全体学生及家长做“感恩励志——爱的责任”大型主题教育活动。2015年12月 “河南教师读书会”优秀会员杨卫平、孙永芳老师分别以《做快乐的班主任》、《做个幸福的挖井人》为题分别为我校全体教师做了精彩的报告,河南省名师李宝虹老师为全校老师做了题为《用心浇灌,静候花开——话谈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2016年5月,邀请方可教育集团罗帅磊教师为我校全体师生及及九年级部分学生家长、集团内部部分教师作《决胜中考,放飞梦想》励志演讲会暨第一次质量检测表彰大会。

“请进来”需要经费,我们近处的资源绝不能浪费。我们语文组还去人民中学观摩他们在语文教改方面的探索,去本县职业高中观摩他们的思想德育课,和郇封一中,郇封二中,五里源中学四校组成教育联盟,集团内部经常同课异构,交流研讨,思想碰撞,共同提升。

引领强劲有力

“火车跑得快,还需车头带”。教师是学校最好的名片,要打造好这张名片,学校的正确引领非常重要。

用读书缔造精神世界

专家引领,名师导航,无数成功人士的事实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真是一件便宜事。别人或许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头发掉了许多根,脑细胞死了几万万,甚至是不知老了多少,才悟了那么一点心得,出了那么一点智慧,有了那么一点感悟,形成了那么一些文字,咱却不费吹灰之力,拿来一读一想一录一记,便据为己有了。试想,天下还能有比这更便宜的事情吗?”薛校长以中肯的话语引导我们克服惰性,帮助我们选购读本,学校有书库,教师每人还都有几本受赠书,便宜事都让我们占了,我们怎会不积极读书呢?

我们受赠的书籍有《怎样赏识你的孩子》、《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建议》、《一生有用的十二个习惯》、《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不做教书匠》、《静悄悄的革命》、《适于脑的教学》、《构筑理想课堂》、《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再活一次》、《学习哪有这么难——王金战育才方案》、《24节气诵读古诗词》、《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扶年轻班主任上马》、《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喜阅读出好孩子》、《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正能量》、《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致教师》等,这些书籍不断刷新我的学术视野,让我对教学工作有了很多新的体会和感悟。只读这些书还远远不够,我自己另外找书读,挤时间读。

书桌上、枕头边、教室里,到处都有可供翻阅的书籍,有时读上几十页,有时读上三五页,快餐类修身养性,开阔视野,难啃类细嚼慢咽,丰富底蕴。《论语》心得、《论语》感悟,《喻世明言》等让我开阔眼界,修身养性。《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班主任之友》等让我改变精神气质,提升自身素养;让课堂更轻松,教育更智慧;让我没有职业倦怠,时刻充满奋进激情。大部头的书读累了,换一些休闲类的书来读倒也不错。《一杯智慧茶》《心灵鸡汤》通过简短的故事叩开人的心灵之门,让思想和故事碰撞,让挫折不再可怕,让未来充满激情;《青年文摘》面对现实,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弘扬社会的正义和美德;《时文选粹》似平淡的朋友,那里面的一篇篇闪着智慧火花的文章,为我们的心灵,暗开了一扇扇窗,悄启了一扇扇门,默指了一条条路,让我们的生活豁然开朗。《哲思》《意林》等也都能让我在休闲的同时,陶冶性情,涤荡内心。

用写作助推专业成长

2010年1月8日,我们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四棵柳”读书沙龙成立了。说实在话,当时的我对这个沙龙并不感兴趣,或者说压根儿就不想加入,谁不知道一加入就该让交作业了。可以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1月11日,薛书记写了《我加了,你们加吗?》一文,作为我们的英雄帖,招募天下同僚,我看后心里有所触动,但处于晃悠阶段。22日那天,海涛在我们班帮助落实历史背诵任务时问我:“你的校讯通博客怎么还没有开通?你是语文老师还不赶快加吧!”“我不知道怎样开通?”“我帮你开通,你只要给我说说你想起个什么网名就行了。”“空谷幽兰。”就这样,我被“拽”进了校讯通。苦于无奈,3月1日我提交了自己的读书史。真写过了,发现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难,之后我就根据教学工作中的需要写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不抛弃,不放弃》等,这一写,感觉理顺了思想,理顺了关系,理顺了思路。我开始有了自己想及时记录点滴的想法。

直到那天,2010年4月3日,我们的校长“绝代芳华”成为校讯通163期的博腕儿,我心里就暗暗在想,有一天我也要成为博腕儿。所以在绝代芳华《我们与春天的约会——记焦作校讯通博友联谊会》一文中,我就发了一个“羡慕着,期待着”的评论。我也开始断断续续地写一些博文。9月11日,终于我也有了被推荐的作品——《孩子,请合理规划自己》,兴奋,感动,还想让更多的文章被推荐,那就要坚持我的写博之旅。《我们要善于倾听》《不良习惯可以改变》《吾家有女初长成》等一篇篇文章接连被推荐,我更加想天天发文了。看着评论数目由十几个到二十几个、三十几个、五十几个再到七十多个、一百多个,受到这么多博友的鼓励和支持,我受宠若惊,更加坚定了每天写博的想法。坚持的背后是很多博友的厚爱,他们开始推荐我为教师博腕儿,我也终于成为校讯通第232期的博腕儿。是校讯通为我们搭建了交流平台,是以绝代芳华为首的领导核心引领我专业成长,是各位博友支持我成为博腕儿,你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团队无私和谐

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李世民问唐僧师徒成功的秘诀,里面有这样一句,李世民问猪八戒:“你好色还动不动摔耙子,怎么能成功?”猪八戒说:“我选对了团队,一路有人帮有人教有人带,想不成功都难。”短短的一个对话道出了选对团队的重要性。一个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身后站着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这里,团结上进的合作精神,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潜心致学的探究精神感染着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在这里,每个成员都踏实肯干,争先恐后,即使不能快速奔跑,也要跟上成功者的脚步。在这里,每个成员都认认真真搞教研,扎扎实实求生长。

每个寒暑假,我们都提前规划,未雨绸缪,分工合作。比如我们语文这个学科,放假前各备课组长就给组员分好工,每个成员准备六篇课文的电子教案,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大致需要的时间,筹划好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分别是什么,按照有效教学框架规范好自己的教案,并准备好相应课文的课件,开学时交给备课组长。新学期开学,打印出教案后,开始集体备课,一人主备,其他人补充。备课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教案本上增减删改,写出的都是实用的教案。我们共同研讨教学目标应该怎样提出更切合学生实际?有没有目标偏离了本课学习的初衷?这些目标和单元目标是什么关系?和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我们设计的教案是在教教材,还是在教语文?我们准备怎样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师怎样做?学生怎样做?在学习过程中,哪些是重难点?我们怎样突破这些重难点?怎样评价学生?采用的评价程序是什么?我们共同学习解读文本的方法,可以从作者角度解读,结合作者的身世、性格、写作背景等解读文章的写作目的,从而了解文章的主题;可以从编者角度,结合单元主题和单元要求,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可以从体式角度,不同文体采用不同解读方法(当然还有很多解读文本的方法)。我们每周至少保证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平时的小测验,月考,复习时的学案等等,也都是在组长的安排下分工合作,这样既分享了彼此的智慧,又减轻了各自的负担,一举多得。

课前的集体备课必不可少,课后的议课同样重要。有的老师感觉自己上的某一节课比较吃力,下课就马上询问别人讲课的程序和方法,和其他老师一起讨论自己的得失,或补充,或改正,及时纠错。有时有的老师觉得某篇课文把握不准,就先去听别的老师讲课,借鉴别人的做法再融入自己的思考后再去上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就这样在同帮互助中不断提升,共同成长。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在这个藏龙卧虎的环境里,我们只要对自己狠一点,逼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拥有别样的精彩。成长,就是不断地砥砺和攀爬!

读书人网 >六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