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 以情魅人
听张龙执教《怀念母亲》有感
再次来到省会郑州,带着取得“高效课堂”和“同课异构”真经的欲望,我们迈进了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的礼堂。
抬眼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怀念母亲》几个大字,这篇课文是季羡林老人家的作品,本篇文章是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敬意和爱意。而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则应该成为本文的学习重点。张龙老师会如何突破这一点呢?我怀揣着好奇,走进了张龙老师的课堂。
一 聚焦词语 引情入境
张龙老师首先出示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终天之恨、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心潮腾涌、怅望灰天”几个词语,然后以检查预习情况,使孩子们由试读入手,再示范读,让学生明白每个词语都蕴涵着深刻的感情,继而使学生多次感情读词中走进文字。在初步感悟祖国文字蕴涵魅力的同时,再抛砖引玉让学生圈画出2、3、5、7自然段中表达情感并触动自己的词语,并批注的做法,使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同时就已经掌握了聚焦关键词的学习方法,并通过交流批注环节已经悄悄地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此时作者的悔恨之情、思念之情、激动之情、盼望之情通过学生生成过程中的智慧碰撞,散发出了绚烂的色彩,此时,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声中,季羡林先生对生母和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已骤然升华。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情绪感染的过程,张龙老师的聚焦词语,引情入境折服了我,不成想,正在反刍品味的我,又被他接下来的设计彻底征服。
二 品析日记 触景生情
正沉浸在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朗读中的我们被张龙老师引进了日记品析环节,因为在课前张龙老师已经透露出了长文短教的意图,所以,我们把眼光聚焦在了他的第一个环节上,没想到,在聚焦日记环节过程中,张老师以三则日记为例,通过师生对读引导学生品读日记,感悟黄昏与暗夜对比的凄凉与甜蜜;听到萧瑟的风声观看萧条的雨幕继而升华至作者的思念故国情。情景的相互交融,景为情的铺垫在一次次的诵读中,被张老师串成了一条情感路线,在第三则日记的扩写环节中,让学生进行感知触景生情的写法,以一轮圆月、一抹彩霞、一盏孤灯、一片落叶、一张照片……进行了思维的扩散,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达到了情感与训练的交织与融合。
看到此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张龙老师把“日记的品析”当做了这篇课文的主菜,在聚焦四个段、四个词、四种情感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中,已经让学生得意,得言继而得法。
扎扎实实的一节课,犹如一顿丰盛的大餐,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家的风范,长文短教的锲入点让我真正懂得了如何把课文这个例子读薄,再如何使它变得丰满。长文短教的魅力深深折服了我,相信此节课会成为我教研路上新的一盏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