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静静成长期待盛典(续四)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9-03 10:45:06 作者: rapoo

静静成长,期待盛典(续四)

怎么成长

对于一个老师来讲,专业成长无非是读书、写作、思考、实践和做研究

一、 读

教师专业化成长,底气从哪里来?唯有读书。最是书香能致远,不断地读,才能给自己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不断丰满自己的思想,才会有源头活水。

一个教书的人,每天研究麻将,起码你不能在教育上出类拔萃;育人的人,每天琢磨吃喝,便谈不上培养有文化内涵的学生;自己都远离书本,怎能专业化成长?读书,被誉为“生命的美容”。 有人说,书是女人最好的妆容。她可能貌不惊人,但她有一种内在的气质:优雅的谈吐超凡脱俗,清丽的仪态无需修饰,天然的质朴与含蓄混合在一起,香水一样柔软,风一样迷人,花一样绚烂。

现在读书的厚度,决定今后远行的长度

读书足以怡情,读书足以博彩,读书足矣长才。

我们每一次的阅读,都是若干次的写作。只不过我们没有写在纸上,而是在自己的心灵里写作。久而久之,那个“出口成章,下笔千言”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看小说,情节动人,看散文,文辞优美,但作为老师,还要看一些枯燥的理论著作,虽然理解起来有点费劲,但又不能不看,为了哄自己耐心地看,能够对这类书籍产生感觉,我把这类书放到厕所里,大部头的书不行,读完这样一本书,得需要上多少次厕所啊。我放的主要是报纸、杂志什么的,一篇文章不长,什么时候入厕了,就读一阵,读一篇,读着读着,既不闻厕所之味,又对文章有感觉了,还有感悟,所以后来又在厕所里放了一支铅笔,写点只言片语,写多了就拿回屋,整理出来。这样我把2013年春季《教育时报》能从办公室搜集到的都拿到我家厕所里读完了。还圈圈点点,写了不少感悟。总之,不管什么办法,能哄着自己多读几本书是上策。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罗曼。罗兰

作为教师的读书,又和其他人的阅读不尽相同,我们是以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成长为目的,所以,我们的看,源于成长的需求,以发展孩子发展自己为宗旨。一个老师读书的姿态,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学生写我对他们的影响,无外乎两件事:一是读书,而是写作。带现在这个班两年了,孩子们每学期的阅读量最多的35本,最少的10本,没有不读书的孩子。有二十多个孩子写了或写着小说,有一个女生,已经在着手写第9部小说。她们写童话小说,校园小说,玄幻小说,班级小说,爱情小说,甚至还有些同性恋题材的。孩子们的触角,涉猎到我们意想不到的各个角落。这样的文化素养,是考多少个100分能比得上的呢?

一、 写

写作是一种行为的播种,是一种自警的醒悟,是一种习惯的收获,是一种学习的提升,是一种学问的积淀。

教学写作,即是用叙事研究的生活语言为主体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它包括“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札记”、“教学案例”等等。

写什么呢?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见、闻、读、思、得、失、成、败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成为文字。生活琐事,喜怒哀愁,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事,哪个教学环节很精彩,对哪篇课文有想法,或是对某件事的看法等,不用奢求上来就写气势恢宏的论文,就写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就好。写得多了,有了累积,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就不是难事。勤思出智慧,教学写作贵在坚持,聚沙为塔,积微成著,只要做个有心人、恒心人,人人可以思潮奔涌和笔下生辉。今天和大家交流的这些内容,大都来自于我的博客。

其实写,确实很累,上班时间写吧,办公室人太多,又嘈杂,不适宜写;在家里到夜深人静时写吧,天天这样又太熬人。谁都有倦怠的时候。我也同样如此。当我不想写时,我就为自己找参照物:

我拿自己的博客和李镇西的比,2013年1月6日,我精确地统计过李镇西博客的文章数目和写作频率。李老师2010年9月在新浪博客发表第一篇博文,到我统计那晚,816天的时间共写博文721篇,几乎每天上传一篇文章,短者几百字,长者几千言,有的还图文并茂,详细记录了李镇西从教师、校长、到全国知名专家这条成长道路上执着前行的足迹。李镇西既是校长,又是全国知名专家,写作的时间从哪里来?听说过李老师写博客是在这样的时间:早上天不亮去学校,学校大门未开,李老师便在校门外打开电脑在车里写博客;中午,在学校草草吃完饭,赶紧回到办公室写博客的;夜深人静,李老师摒弃杂念,静心写博客。从李老师上传文章的时间就可以看出。从凌晨1点,到晚上12点,每个时间段都有的。很为李老师感慨啊。有人说,人之所以不同,不是在工作的八小时以内,而是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是怎样努力的。

如果说李老师的高度可望不可即的话,我和可以眼见的人比:安阳市南关小学教师徐文祥,是近两年安阳市快速成长起来的一颗教育新星。他在校讯通开设了博客,几年来不间断地读写成长,获校讯通博腕5次,写博文1215篇,这些文字的累计,使他站在了更高处:去年3月初,在焦作修武第二实验中学做专题讲座;4月底,在洛阳参加了“河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教师”颁奖活动,荣获了优秀奖。同时作示范课《鸟鸣涧》,教学设计刊发在《教育时报》上;5月份参加文峰区尖峰论坛——教科研成果展示活动荣获一等奖。暑假,在许昌襄县教师进修学校给县骨干教师做了一天两个主题讲座;8月份,在安阳县永和乡为全乡老师做了专题讲座;11月中旬,应全国幸福教育联盟的邀请,在浙江海宁紫微小学举行的新生代名师幸福课堂展示活动做课。收到王三阳老师的邀请,担任两本中文期刊杂志的特约编辑。

在这样的参照物激励下,人怎能不上进。当读写成为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爱好,就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苦了。就像春晚旋转了四个小时的小彩旗一样,旋转时,找到内心自得的快乐与怡然,就不是苦,而是一种享受。

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写能更好的促进读,读写的最终结果,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更好的成长我们自己!卢梭说:“教育即是生长。”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学生的生长,别忘了还有我们自己的生长。教育好学生,成长好自己!

为自己搭建好的平台

有这样一则智语:“人骑自行车,两脚使劲踩1小时只能跑10公里左右;人开汽车,一脚轻踏油门1小时能跑100公里;人坐高铁,闭上眼睛什么也不用干,1小时也能跑300公里;人乘飞机,还可以吃着美味,1小时能跑1000公里。【悟到】 人还是那个人,同样的努力不一样的平台和载体,结果就不一样了。”拿我来说:我很庆幸,我站在向阳小学这个平台!我的成长,我觉得应该开始于来到向阳之后。在那之前的十年,一是因为孩子小荒废了自己,再者,我去向阳之前,一直想教语文,但学校不缺语文老师,也就一直与语文无缘。为了教语文,我甚至还给校长送过礼,礼物退回来了,语文也没教成,有点心灰意冷;与书为伍的日子也少的可怜,所以虚度了十年光阴无所作为。记得当时发的一本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看得我爱不释手,一遍一遍看得热血沸腾,书上圈圈点点批批画画,宝贝似的珍爱了好久。2000到向阳应聘时,我义无返顾地报了语文。由于是一所新建学校,领导重视,家长期望值高,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也高,再加上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就给老师提供了很多学习的平台。我如鱼得水,频繁地到外面去学习,接触教育前沿的专家学者,接受学校请进来的专家的悉心指导,发奋读书,写感受,记课堂得失,认真钻研教材等等,我登上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人都有惰性,其实,我的惰性最大,别人催一催,动一动,别人不扬鞭根本想不起奋蹄。回想自己的成长,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总是我们校长,把我推在成长的最前沿,一面鞭策一面引领。我从没自信地认为自己有才,但校长把“才女”的称呼一叫十几年,所以,我不得不努力当才女,悄悄地读书,默默地写文章,朝着才女的方向修炼,虽然到现在还不是才女;从没觉得自己有多好学,但校长总说:“谁知道人家就学不烦,学不厌。”我便努力做出学习的姿态,听讲座,听报告,记心得,从不敢开小差。听着听着,见识就广了,记着记着,视野就开阔了,学着学着,和专家面对面的机会就多了,耳濡目染,不想进步都难。在她的鞭策下,向阳这片生命的林子,到处大树参天,为了呼吸新鲜的空气,为了沐浴更多的阳光,我努力成长,奋发向上!

从2007年走上第一批研修员到现在,进修学校更是为我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平台:讲座、培训、研讨、沙龙,我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成长的原动力!北到北京,南下上海,全心全意为我的成长,寻找一个又一个着力点,为我的成长倾注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心存感激,砥砺成长。参加最具成长力评选的自传,初步定稿后,我发给进修学校的王主任,王主任批阅数次,增删几遍,把三四千字的稿件修改为2500字的符合规定字数的文章,其间的辛苦、用心令人感动。把这份自传拿给教体局马局长,请他指导。马局长看后,更是明确表示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还对文章的题目、内容都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一一作了修改。身为局长,诸事杂陈,百忙中还批阅得如此细致入微,令人感动。马局长还说:“甘愿做侯老师的阶梯,甘愿做侯老师的推荐人!”一个普通教师,何德何能,值得局长如此鼎力支持?我想:是局领导对我县教育事业的重视使然,是局领导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视使然,是局领导对哪怕一个微小的成长心愿的尊重使然!心怀感恩,无以言表,惟愿自己能不负所望,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长久,更灿烂。惟愿以百倍的热情,投入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的发展,贡献我的智慧和力量。

正是这样的一个个平台——我的学校、进修学校、教育局------,2014年1月,我被评为河南省第十一次特级教师;正是这样的一个个平台——我的学校、进修学校、教育局------,2014年4月,获《教育时报》第五届最具成长力教师优秀奖,与闫学老师同台上课,又成了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历!《教育时报》5月6日版,大篇幅的介绍了我的那一节课。这些,都是成长最好的平台!

人活在世上,有一半是为了“看重”这两个字活,不然追求成功干什么?

寻找尺码相同的人,搭建自己的成长圈

外部环境确实很重要,那如果我们都跟学校说,学校给我买书吧,学校把我送出去学习吧,学校怎样怎样,这样肯定不现实,首先学校不是为了培养你自己,再者,学校也有很多受制约的地方,学校的理念也左右你的发展。那么我们能等吗?改变不了别人,就先改变自己。没有外出培训的机会,我们可以在家里看视频;没有讲优质课的机会,就把每节课都当成优质课来上;没有机会评优秀,就更加勤奋的修炼自己,期待成蝶的那场盛典!自己为自己的成长负责,自己为自己的成长搭台。我特别推崇闫学老师的那句话:“一个人走是孤独,一群人走是幸福!”寻找一些尺码相同的人,建立自己的成长圈。

首先在身边寻找这样的人。距离近,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或是课堂研究、钻研教材,交流方便,影响看得见。我是一个干什么都喜欢找伴的人,若是让我单干,肯定成不了气候。不怕大家笑话,有次我一人去郑州参加骨干培训,下了客车,孤单无助让我这个从未一个人出过远门、出了门就找不到东西南北的人掉了泪。坐了个女司机开的出租车,就因为司机问了一句:“两条路,你想走哪条?”害怕得慌忙让人家把我送回原地,几步远,白给了人家7元钱。后来多亏魏春英的爱人一句话:“你朝着太阳走。”我就朝着太阳走,找到了魏老师和他的爱人。朝着太阳,一路走着,把每个人都当成生命中的太阳——我的同事、我的校长、我的朋友,还有今天一直听我聒噪到现在的在线的朋友!珍惜每一个走过我生命历程的人,真诚相交,至诚相待,心存感激,退却浮躁,潜下心来。承受破茧的痛苦,耐住黎明前的黑暗,寻求生命中的正能量。不抱怨,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嫉妒,不管是对手还是朋友;不放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其次,在网上参加一些教师群体活动。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参与这样的圈非常便利,我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旗舰群,河南教师读书会,品味书香推介会等等十几个教师研修群,虽然没多做什么,不多说什么,即便是看看,它也会对你的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参与才是最好的成长!我的很多成长的灵感,就来源于全国小学语文旗舰群总秘书长一职。与专家的交流,与各种思想的碰撞,整理、主持各类研讨等,你会获得很多的!

人生有两种职业心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另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前者是被动,后者是主动。单靠被动的促进,内因不起作用,那么个人成长就会很艰难。期待各位,主动出击,砥砺成长,为了学生,更为了自己!

我已从教23年,再成长,只会是满头银丝,满脸皱花,走过青春、走过热血沸腾的岁月,沉淀下来的,是对生命的思索:珍惜年轻带给我们的感动,激扬一次,辉煌一把,不负自己青葱岁月,不负教师这个盛名!几十年后,我们可以拿着这样的回忆,馈赠我们缓慢而悠长的退休时光!

(河南省滑县小学语文研修群讲座讲稿)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